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春暖花开后,敢问路在何方 从世界浙商大会看浙商发展新方向

字体:
—2022—
12/25
07:24:18
2022-12-25 07:24:1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方臻子 朱承

  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记者 方臻子 朱承)12月24日,第六届世界浙商大会举办了两场重磅活动:世界浙商论坛、民营企业数字变革论坛。疫情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浙商聚首,又正逢挑战和机遇的关键当口,大家的关注也高度一致:

  敢问路在何方?

  改革开放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浙商勇立潮头,闯出了一条又一条敢为人先的新路。此时此刻,春天即将到来,浙商群体充满信心,要逆势奋进抢得先机,赢得胜势。他们奔走的步伐一刻不停,一条条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新路,正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中逐渐清晰。

  路在“走出去”

  “疫情终将过去,但疫情后的世界,可能跟我们原来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浙商的高度关注。

  最近,苹果公司将部分手机、平板的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浙商也都感觉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

  在汪力成看来,全球分工的比较优势格局将被重新定义,形成一种分布式的全球制造业体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制造业集群仍会是‘老大’,但是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独大’。”

  被“地瓜理论”滋养着的浙商,在大变局中,“走出去”的步伐还要迈得更大。

  “过去我们追求性价比,未来我们必须追求不可替代性。”汪力成正在走的路,就是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形成“中国创造、全球制造”的新格局。“昨天,易书记在讲话中鼓励我们练就大海游泳的高超本领,增强大潮挺立的创新胆识。”他告诉记者,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华立已先行一步,确定了在全球开发运营“三大三小”中国工业园的战略蓝图,并已通过平台助力200多家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助力全球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迈开大步的,不只华立。浙商总会副会长、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透露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数据:公司上市的第二款抗癌新药“贝美纳”,已在全球多中心研究中投入2亿多美元。“难度非常大,但必须迎难而上‘走出去’,因为最大的市场在海外。”他的目标是:打开国外市场。

  与产业链、供应链同向而行的,还有浙江的创新链。近年来,全球化的进程受阻,科技脱钩等不和谐的杂音时有出现。作为浙江民营企业的代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向与会浙商们介绍了一个充满雄心的计划——“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就在上个月,阿里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4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见证下,发布这个数字平台。“它的核心,是中国科学家对国际科研资源配置能力的体现。”

  站在月球看地球,以全球化思维来做企业。虽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浙商对“走出去”笃定不移,为迎来中国创造、全球制造的新格局,敢想、敢创、敢干。

  路在共同富裕

  兴业报国、义行天下。

  浙商们聊机遇聊变化,也将自己的企业发展道路,与浙江的“共同富裕”大道深深融合在一起。“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首先要求企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海亮集团董事长王黎红认为,只有全心全意把企业经营好、发展好,在高质量发展中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带动更多就业、缴纳更多税收,才能更好实现“创富”。

  “合作共生才是长久之计。”王黎红给出的建议,是将企业优势与社会共富有机结合,打造共创共建共同体。

  比如,海亮集团利用旗下海亮教育和明康汇的优势和资源,成立海亮乡村振兴集团,重点面向省内山区26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革命老区等结成“乡村教育事业和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共同体”,助力教育振兴、农民致富。

  中南集团董事长吴建荣认为,共同富裕还意味着企业和员工共克时艰,疫情3年,他们依旧保持了员工工资以10%的幅度增长。眼下,中南集团也开展了系统性谋划,预计会在明年成立慈善基金,主要将投入乡村教育。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渭蛟则将目光聚焦残疾人群体。通过与中国残联合作,圆通速递已为全国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2万个以上就业创业岗位。“仅浙江,我们已吸纳了近千名残疾人,接下来我们还要在杭州滨江打造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喻渭蛟表示。

  刚刚拿下全球浙商金奖,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钦韩芬和浙大合作研发的以常山胡柚为主原料的“NFC胡柚汁”在今年火遍长三角,“胡柚女王”带动家乡农业产业起飞的梦想正一点点变成现实。

  “只有附加值上去了,老百姓的收入才能提高。”钦韩芬的一大梦想就是带动家乡老百姓增收,因此她努力往产业链两头延伸,在产品端不断开发迭代胡柚膏、冰淇淋、速冻果蔬等丰富的新品类,生产种植端也要更先进,和浙工大合作,研发自动割草的机器人,替代除草剂等化学药品的使用,从源头保障果蔬品质。

  “目前,我们在全国已有41个果蔬基地、近百种优质农产品的供应链,下一步还将继续深耕有机农业,带动产业模式升级,为农产区赋能,为农户传帮带,为农产品进行市场深度培育。”钦韩芬信心满满。

  路在创新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论述。浙商也从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而没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长期研究浙商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在世界浙商论坛上提出一个重磅观点:用高质量发展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本质就是用改革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他说,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改革的问题。“从改革视角看,民营经济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远远不止于‘56789’。”

  史晋川认为,当下,中国的改革还需深化,尤其是针对国有经济部门和民营经济部门的分立,生产要素流动不对称,形成“新二元经济结构”等问题。浙商作为重要商帮,正是打破这种二元结构的关键力量。他解释:“过去我们常说的民营企业创新,往往是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我们也要看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也会带着体制的创新。”

  “该亮红灯亮红灯,该亮绿灯亮绿灯,亮错红灯改绿灯。”史晋川认为,对待民营企业创新活动,对合理的突破,要改善法律、法规政策,给予认可、保护。

  对这种先破后立,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很有感触。“把产业做旺了,有些政策边界就有机会突破。”他透露,西子正在不断布局能源产业,在青海德令哈建设了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今年夏天西子洁能杭州崇贤厂区的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也已正式并网运行,这些民营经济的技术创新,也在推动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要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史晋川的一番话,道出了浙商们的心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商;发展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