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是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新春第一会”刷屏了。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重庆、安徽、辽宁等多个省、市举行了新春第一会。
新春第一会的具体名称不尽相同,但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会,它往往聚焦新的一年里怎么干、重点干啥,所以具有“风向标”意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春第一会”尤其令人关注。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笔者梳理各地“新春第一会”时发现,多个省、市不约而同地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主题,他们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重要抓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一命题上,经济大省广东和浙江具有先发优势。
广东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牢牢抓住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此为直播截图。来源:南方+客户端
如何打造?广东的思路是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一方面巩固优化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特别提到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集中发力,构建高技术、高成长的产业新支柱。此外还从科技创新、技术转化、企业生态、人才吸引等方方面面提出思路。
浙江新春第一会,主题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中也多次提到要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江人讲究真抓实干,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部经济大省湖北也不甘示弱,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还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30年,力争全省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跨越进位、中部领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安徽则提出要推动高效能产业创新,扎实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构建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关键词: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的动力强不强,潜力大不大,企业的感受最为强烈。各地在如何做好企业服务方面也动足了脑筋。
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已在各地吹响。有的从会议名字上就透露出强烈的信号,如上海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推出了多达58项具体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上海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来源:解放日报
据了解,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都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此前已发布7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共实施1101项任务举措。
这一次,从简化审批流程到降低经营成本,从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到优化涉企监管检查,上海正以实际行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辽宁同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春第一会”的重头戏,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还表示要推出一批具有辽宁辨识度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以改革“硬举措”优化“软环境”、激发新活力。
在广东省的“新春第一会”上,来自美的集团、小鹏汽车、埃克森美孚等的几十位企业代表相继发言,有领军企业,也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央企国企,也有外企代表,大家一起交流新年的计划,表达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广东提出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充分激活政策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携手港澳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全面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还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强化政策支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凝聚起百业竞发、万木争春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经济总量距离10万亿仅一步之遥,山东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将改革创新“置顶”为2025年重点工作。
会上提出了10项重点改革任务,包括深化融资平台转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能源转型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等。
比如作为国资国企大省,山东大力推进国企“瘦身健体”,省属企业两年累计压减权属企业1325户,总部机构数量压减14.9%、人员编制精简15.9%,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吃改革饭长大的浙江,同样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走在前列。
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潮新闻记者 李震宇 摄
2025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浙江特别提出要在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上取得新突破。
怎样完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怎样取得各项新突破?浙江对此综合施策——
比如针对缩小“三大差距”,浙江将聚焦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等重点难点,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抓好完善省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等重点任务,推动城乡区域更高水平协调均衡发展,这其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一系列重大改革支撑。
为此,浙江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积极推进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一体推进重点任务、重点工作、重大改革,激发强大动力、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区域战略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是九大重点任务之一。
对于中西部地区城市来说,区域战略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机遇。湖北的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表示,湖北发展进入跨越赶超关键期、转型升级突破期、内生动力迸发期、枢纽地位重塑期、干事创业黄金期,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并且提出口号:湖北要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决心。
湖北省新春第一会。来源:湖北日报
作为中部的“扛把子”选手,湖北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更好服务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具体来说,支点的显著特征就是综合实力领先、科技创新先行、现代产业引领、枢纽地位凸显、改革开放示范、城乡区域协调、生态环境优渥、文化繁荣兴盛。要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枢纽、引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板。
这支中部崛起的力量不容小觑,另一支力量来自西部。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召开。来源:视觉重庆
重庆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上定下了两个与区域战略息息相关的大目标:
一要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比如重庆要进一步强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促进科技与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大脑”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协同。
第二,要推动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效率,推进自贸区升级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深化开放合作。
“新春第一会”还在陆续进行,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都是高频词汇,会议中饱含全国各地人民在新的一年里拼经济、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会议是否真正成功,关键还看各地怎么落实。
正如21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曾为全省党员干部送出四副春联,横批都是四个大字“求真务实”,核心都是一个字,干!
(实习生章紫桐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