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终呈现的远非单一的建筑群体,而是一条持续呼吸青春活力的有机街道。”近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建筑空间景观工作室查波、陈忆、张逸老师携23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团队,在慈溪白沙路街道后华家村改造设计方案汇报会上详细阐述设计构想。这场专业智慧与乡土情怀的深度对话,正是高校力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活注脚。
“微改造”里藏着“大民生”,“巧更新”中蕴含“深文化”。现场,五组设计团队依次亮相,通过图文演示、场景环游动画等直观形式,生动解读了“竹间·砖韵”“色界新生”“梅好街巷”“映青宋韵”“乡村印象”等特色方案的设计巧思。方案中,极具现代年轻审美及地方元素的沿街建筑外立面点亮梅林路沿线,引入流行IP及新型业态打造本地文旅特色吸引大学生、周边人群进入村落,而针对闲置边角地打造的休闲景观小品,则让“零碎空间”变身“口袋美境”,实现乡村风貌与村民生活品质的双重跃升。
“我们希望‘梅好街巷’不只是一条普通的城中村街道,更能成为慈溪的文化新名片,成为承载乡土记忆的打卡地、充满烟火活力的目的地。”团队成员的介绍,让在场者对乡村未来充满期待。
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对团队的专业态度与方案的创新理念给予高度评价。针对方案落地,负责人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长效维护机制建立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围绕周边大学生、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便利化需求与团队深入交流。
“此次方案汇报既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校地携手,才能让设计真正扎根乡土。”查波介绍,自项目启动以来,其团队便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尊重乡土”的核心理念,带着设计图纸多次深入后华家实地走访,用脚步丈量村庄肌理,精准梳理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短板及文化资源禀赋。接下来,团队将吸纳各方意见,进一步打磨优化方案,让设计更接地气、更合民心,助力后华家实现“颜值”与“内涵”的双重提升,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高校智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