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开车礼让行人已是常态 湖州街头文明礼让温暖瞬间
2016年09月27日 09:36:57 来源: 湖州在线 记者 忻媛 实习生 谢颖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 良好的交通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昨天,记者在湖城街头发现,交通志愿者的身影涌动在各大路口,曾被人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开车礼让行人已是常态。

  十字路口的感动

  昨天早上7时30分, 戴着小红帽、红袖章的志愿者梅子,像往常一样和同伴一起手持劝导牌,站在红旗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进行交通文明劝导。

  红灯停、绿灯行……繁忙的早高峰时段,这个热闹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 10多分钟后,出现了非常感人的一幕。一位大伯骑着电动车停在路口等红绿灯时,一脸感动地冲梅子说:“你们真是好人啊,我也替我儿子女儿感谢你们。为了我们的安全,你们在这里辛苦执勤,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又过了一会儿,一名中年男子跑了过来,原来他看到太阳晒到志愿者,特地跑过来嘱咐一声:“你们站到对面去吧,那里晒不到太阳。”虽然志愿者没有挪动脚步,但这声善意的提醒,让他们倍感窝心。

  “我们手持的劝导牌,是给遵守交通秩序的行人点赞的,没想到这次被行人点赞了。”梅子告诉记者,从事交通文明劝导多年,她深有感触,从刚开始的不被理解到现在被点赞,湖城街头闯红灯、电动车载人、停车越线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今早1小时的劝导,几乎没人违规呢!”梅子颇有些自豪地说道。

  据了解,今年开始, 来自全市各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近500名志愿者,在湖城20多个主要路口以及一些广场、景区、车站等,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和文明巡逻工作,对不文明行为及时规劝、制止,提升市民文明出行意识。

  斑马线前的独特风景

  昨天上午11时,记者来到东街市妇保院路口,这里车流量、人流量都不小。记者观察了10多分钟,发现有行人准备从斑马线上通过时,大多数过往司机都会耐心地让行人先走。即使没有行人,很多车主距斑马线一段距离时,也会降低车速,缓慢通过。

  “刚开始是怕被抓拍,现在好像已经习惯了。”开着一辆黄色大众车的王先生,面对记者询问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多年前,他在杭州看到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做法时,还觉得非常新奇,没想到现在湖州也有了。

  一旁的秦女士,也跟记者分享了一件礼让行人的趣事。前段时间,她在太湖路的一处斑马线旁等人,一辆汽车缓缓地开着,到了斑马线前停了下来,司机看着她,她看着司机,两人相视了好一会儿。秦女士环顾四周,心想难道这位司机是在给她让行?于是她走过去,敲了敲汽车车窗,“师傅,我在等人,不穿马路,你先走吧。”“哦,好的。”说完,这位司机就开走了。看着汽车远去,秦女士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斑马线处并没有摄像头抓拍,这位司机仍能礼让行人,真该为他点赞。

  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截至目前,湖城已设有9处斑马线前未礼让行人自动抓拍点,不礼让行人的行为明显下降。

  公交站台上的互帮互助

  公交车上的有序乘坐,也是文明城市的缩影。昨天中午时分,记者陆续走访了时代广场、人民广场和市妇保院等站点,看到市民们坐在站台的木条凳上候车,公交车来了,大家自觉排队,前上后下。

  在市妇保院站,一辆102路城乡公交车到站后打开车门,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正准备推着一个有些沉重的行李车下车,车上一名年轻男子立即上前帮其提了下去。老奶奶连说“谢谢”,年轻人只留下一句“不用谢”就匆匆走了。

  “现在大家坐车都很讲文明。”开了多年公交车的26路公交车司机缪师傅说,不仅上下车自觉排队,车上的让座率也非常高。“以前遇到坐车高峰期,时常要用大喇叭提醒乘客给老弱病残让座。现在基本上都有人主动让座,大喇叭的提醒都用不上了。”缪师傅笑称。

  除此之外,公交车上拾金不昧的暖心行为也时有发生。据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本月,今年收到的现金累计已有2万多元,其中最多的一次达到7000元。笔记本电脑、手机、学生书包等物品,基本上每天都有好心司机或市民捡到上交。

  文明就在身边,感动留在心间。


标签: 文明;礼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