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湖州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黄龙洞村,一栋占地500平方米的平房正在装修,一家文创企业即将入驻。这栋平房原本是闲置用房,却在网上交易中心成了“香饽饽”,溢价60%,为村里增加年集体收入近10万元。村党支部原书记沈金山闻讯后很高兴,“太湖边生态好,我们村也‘寸土寸金’了。”
沈金山所言非虚。黄龙洞村毗邻太湖,又紧挨太湖路,这里聚集了月亮酒店、湖州影视城、邱城公园等知名酒店和景点,村民们在周边的酒店、景点上班,实现了“推门即是景,村里能就业”。
如今“寸土寸金”,但15年前却是“寸土寸灰”。
沈金山介绍,20世纪50年代,地方国营湖州水泥厂和造纸厂落户黄龙洞村,两大支柱产业让村民富了起来。到了80年代,村里开了三个石矿,给水泥厂提供原料,最多时有200多名村民在矿厂上班。造纸厂的废浆也被村里回收利用,用细网过滤后卖给外地企业,一年收入就有5000元。
“1966年时,村民在厂里搬水泥,一个月就有30元的收入,这在当时已经很可观了。”沈金山回忆道。
但是,伴随着富起来,灰尘、污水等不速之客逐渐“霸占”了村民的生活。水泥厂的灰尘直接吹到院子里,积了有2厘米厚,菜园里的蔬菜都没法吃。造纸厂的废水直排小梅港,天热的时候水面发黄,鱼虾也大量减少。而石矿开采,导致山上水土流失。
怎么办?在富和美之间,村里也不断考量,希望找到一条双赢道路。沈金山回忆,90年代,太湖旅游度假区成立,村里的三个石矿关停,轰隆隆的钻矿声成了历史,矿山的生态也得到了休养生息。2004年到2008年,造纸厂和水泥厂也陆续关停,厂区外再没有了灰尘漫天、污水横流。
告别二产,如何发展?2006年,当地引进了上海拉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原来造纸厂的旧厂房改拆装饰,“转身”成湖州影视城。汇丰银行、上海跑马总会大楼、上海邮政总局……民国时期的旧景在造纸厂内“改”出来,成为国内最完整的复原旧上海的影视基地。
2012年,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古木博物馆、邱城公园陆续开放与运营……黄龙洞村的土地上现已景点云集,酒店鳞次栉比。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少村民都在景区和酒店里上班。村里的土地征用后,村民住进了新小区,实现了农民到居民的蜕变。
如今,沈金山就住在鱼湾小区里,傍晚可以到附近景区散散步,还可以做点零工。“又富又美,才是好的生活。”他说,儿时父母给自己取名金山,寓意“财多金多”,“活到现在,我是真明白了,真正的‘金山’,其实就在眼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