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联盟·湖州 谢尚国 摄
9月28日,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启动仪式暨朱鹮保护研讨会在湖州德清召开,德清被正式授牌成为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并分别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签订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合作协议。
这是朱鹮拯救与保护事业的全新开端。朱鹮素有“东方宝石”之美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朱鹮被列为12个抢救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旗舰种之一,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野化放归的15个濒危物种之一。经过40余年的努力,目前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的野外仅存7只发展到现在的超过7000只,栖息地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
在朱鹮人工繁育种群重建、复壮进程中,浙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德清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先后攻克饲养、繁育、野化等技术难关,建立第一个南方种群。2014年起又开展野外放飞训练,逐渐形成一整套成熟先进的朱鹮野外种群重建操作体系,截至2022年繁殖季结束,德清朱鹮野外种群数量达到287只,仅其子二代今年就成功孵化小朱鹮12只。目前,德清县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669只,是全国最大的人工繁育种源基地。
共享联盟·湖州 谢尚国 摄
“人工繁育技术成熟、饲养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种源较充足,这些因素都为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朱鹮野外种群复壮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丁长青介绍,目前我国朱鹮栖息地集中在中国陕西、河南、浙江,全面推进南方朱鹮种群重建,既是为了加速各地朱鹮种群野化放归的进程,尽快填补中国南方历史分布区的空白,更重要的是,目前人工繁育的朱鹮种群尚不具备迁徙能力,开展种质资源交换,可以提升种质资源质量,增强朱鹮种群的生存能力。
此次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启动后,我国将在湖南邵阳、江苏盐城、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区开展野化放飞,以点带面填补朱鹮在我国南方历史分布区的空白。与此同时,各地也将在朱鹮野化放归、种群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享。
为加快中国南方种群重建进程,浙江将进一步增加野外放归的朱鹮数量,在适宜朱鹮生存的区域布局设点。据悉,位于衢州开化的钱江源国家公园近期将陆续放归一批朱鹮。钱江源国家公园党组成员、常务副局长汪长林表示,已选派2名技术人员到德清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开展学习培训,还计划商请下渚湖基地选派经验丰富的饲养员到钱江源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协助日常饲养管理、野化训练和人员培训等。为让即将到来的朱鹮“衣食无忧”,钱江源国家公园还出台了多项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与此同时,浙江还将积极推进省域合作。“德清制定了‘朱鹮人工种群构建及野化训练技术规程’省级标准,有一整套成熟先进的朱鹮野外种群重建操作体系,值得学习!”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管理处研究员陈浩表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区,也是候鸟南迁的繁殖地和“补给站”。朱鹮从德清“迁居”盐城,有了丹顶鹤、天鹅等伴生鸟类,有助于重建朱鹮种群的迁徙习性并开展研究。
共享联盟·湖州 谢尚国 摄
【浙江新闻+】
朱鹮种群经历了哪些变化?
朱鹮是起源于60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的古老物种,古称朱鹭、红鹤、旋目,被誉为“东方宝石”,是世界性珍稀濒危鸟类。1960年在第12届国际鸟类会议上被定为“国际保护鸟”;1988年被列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4年被世界自然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物种,2000年调整为濒危(EN)等级。
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朱鹮列为48种抢救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12个旗舰种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野化放归的15个濒危物种之一。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西起中国甘肃,东至日本宫古;南起中国台湾,北到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均有朱鹮分布的记录。20世纪中期,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使得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一度被认为朱鹮在野外灭绝。直到1981年,由我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研究员率领科研队伍,经过3年5万公里的考察,终于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其中2对成鹮、3只幼鹮。这也给朱鹮的保护事业带来了新的曙光,开启了朱鹮拯救与保护事业的新篇章。
我国从朱鹮保护之初,就制定了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并进的策略,经过40余年的努力,我国朱鹮拯救与保护成效显著,朱鹮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被誉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为全球朱鹮人工繁育保护和野化放归提供了中国方案,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朱鹮保护史。
一是朱鹮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从1981年全球朱鹮野外仅存7只到现在数量已经超过7000只。1986年,在洋县设立朱鹮保护观察站,1989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朱鹮获得成功,1993年人工孵化育雏获得成功,1995年人工饲养子一代个体成功繁殖,2001年首次在笼养条件下朱鹮自然繁殖育雏成功,2004年野化放飞试验成功,目前已成功繁殖朱鹮个体10余代。
二是朱鹮栖息地向历史分布地不断扩展,目前我国朱鹮栖息地集中在中国陕西、河南、浙江,朱鹮的栖息地面积,已由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由最初发现时的陕西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从洋县扩展到秦岭,从长江流域扩展到黄河流域,从陕西扩展到浙江等多个省份。日本和韩国在我国大力支持帮助下,也建立了人工和野外种群。
三是朱鹮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朱鹮已经成为中国的生态名片、文化名片、外交名片。作为“友好使者”,朱鹮多次承担“外交”重任,亮相日本大阪G20峰会,登陆韩国首尔,向世界传递和平友谊。大型舞剧《朱鹮》全球巡演经久不衰,向全世界讲述保护秦岭朱鹮的传奇壮美的“中国故事”,朱鹮保护国际合作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浙江在朱鹮种群重建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008年浙江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开展朱鹮人工迁地保护和浙江野外种群重建工程,成功了建立第一个朱鹮南方种群,种群数量达到669只。
回首14年来的重建之路,浙江朱鹮种群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朱鹮人工繁育种群重建和复壮。浙江德清先后攻克了饲养、人工孵化和育雏等难关,形成一整套成熟先进的朱鹮人工驯养繁殖技术体系,德清朱鹮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382只,位居全国首位。
第二个阶段是朱鹮种群野化放归。2014年,浙江德清利用在全球首次自主研发的朱鹮野外生存力遗传基因评估系统,挑选了36只朱鹮个体放归野外,并通过在部分放归个体身上佩戴野外动态追踪器,建立了种群动态监测体系。监测结果显示,第一批放归的朱鹮野外存活率高达96.97%,远远高于国内外同领域的存活率水平,表明中国朱鹮南方种群的首次野化放归工程取得成功。在之后数年的不懈努力下,逐渐形成一整套成熟先进的朱鹮野外种群重建操作体系,截止2022年繁殖季结束,德清朱鹮野外种群数量达到287只。
第三个阶段是朱鹮种群异地保护。2016年,浙江德清按照朱鹮野生种群重建和复壮的国家战略布局,向四川峨眉山输出严格筛选的20只朱鹮,支援四川朱鹮种群的重建,这是浙江德清朱鹮种群首次向异地输送朱鹮。2020年,开始筹建德清朱鹮易地保护台州鉴洋湖基地项目,并计划在黄岩建立德清朱鹮种群的异地保护点,从而进一步推进朱鹮南方种群的重建工作。2021开始,两次在杭州西溪湿地进行朱鹮异地放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