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沉睡了约5000年的良渚遗址被发掘,中华文明的曙光重现。
80年后的2016年,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因为一个老人和一个婴儿的走失,一个以良渚文化命名的楼盘里,业主们的集体选择让人再次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这个日子,就是昨天。
走失的一老一小
刘老太今年75岁了,半个多月前,她和老伴从金华来到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女儿张女士家暂住。
昨天早晨7点多,天气比较凉爽,刘老太带着4个月大的小外孙女出去散散步。可是,到了上午9点半,张老爷子还是没看见老伴和小外孙女回来,便开始四处寻找。
时间到了上午10点半,祖孙俩还是没有消息。由于刘老太没有手机,不会说普通话,在杭州又人生地不熟,还在上班的张女士夫妇急得赶忙报了警。
张女士的女儿出门前只穿着一套蓝色的贴身衣物,腿都露在外面,而刘老太也只穿了一双黄色拖鞋,身上是一件无袖上衣。张女士知道这些情况后,情绪跌至冰点:“外面下这么大的雨,她俩肯定又冷又饿,怎么办?”
良渚派出所民警俞志军接警后,调动巡逻、监控警力展开搜索,同时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布网络搜寻信息。监控显示,刘老太带着外孙女曾在良渚文化村内的竹郡茶语和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一带停留。
业主集体动起来
中午11点半,大雨还在下,民警在祖孙俩曾出现过的两个地点都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良渚派出所立即请示110指挥中心,发动全余杭区派出所、街道的力量,展开寻人信息扩散和人员查找工作。
中午12点多,良渚文化村白鹭郡南物业经理陈承业在业主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出了寻人信息。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整个良渚文化村的业主都行动起来,一个个临时组建的寻人微信群建了起来,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寻找刘老太和张女士的女儿。大雨还在下,业主们自发走上路面,和民警一起,沿途拿着手机照片询问路人。从良渚文化村内的各小区,到附近的村子,业主们展开了地毯式搜索,就连快递小哥也开始在派送快递时沿途留意起疑似的老人和小孩。
线上线下,寻人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寻人的信息也不断向更远的地方扩散。
哭泣的迷途老人
到了下午4点多,重要线索出现:有人在西湖区三墩镇双桥村村口发现一名抱着孩子的老人在哭泣。对比寻人信息后,这对祖孙果然就是刘老太和张女士的女儿。被人发现时,两人已经浑身湿透。
俞志军赶到现场时,热心人已经给孩子买来了新的尿不湿,为祖孙俩打着伞,等着民警和家属。
接上祖孙俩,俞志军和张女士夫妇一起将她们送到良渚卫生院检查。还好,祖孙俩身体状况良好。原来,老人是因大雨迷了路,这才越走越远。
“那么多人都在帮我们找家人,很多邻居都不知道名字,我真的要谢谢他们。”昨天晚上,尽管电话中声音疲惫,张女士还是表达了对热心人们的感激。
同样住在良渚文化村的马女士也参与了寻人,昨天,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时雨水不断,仍陆陆续续看到群友们从各个地方发来情况说明。很温暖,我想至少我的家人生活在这里应该是安全温暖的。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有这样的邻居很幸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