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张苗 通讯员 宋黎胜)每位医生都会叮嘱病人:小心病从口入。
特别是那些有基础疾病的,很多因为“爱吃”而导致病情加重。今年70多岁的钟大伯,就这样差点丢了命。
“是因为看到老人太可怜了,动了恻隐之心,才让他吃的……”家人搀扶着钟老伯,离开浙江省人民医院时,心有余悸地说。
钟大伯家住杭州邻县。几年前,大伯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虽抢救过来但落下后遗症:行动不便,说话困难。平时家属小心照顾,在饮食上尤其注意。
国庆节前,家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一盘香喷喷的白切肉端上桌后,老人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盘子,身体不住地扭动。
家人领会了老人的意思,“要不,让他吃一块解解馋吧!”便夹了一块白切肉送进老人嘴里。
谁料想,久旱逢甘露般,大伯嚼了两下就一口咽下,危险瞬间发生了:老人突然呼吸困难、两眼上翻、全身抽搐、口唇发紫,很快神志不清。家人赶紧将老人平卧,并拨打120。
平卧后老人一口气总算缓过来,神志逐渐恢复。当地县医院急诊科医师初步判断噎食窒息,气管支气管异物可能。因处理能力有限,建议立即转送省城大医院。
120急驰至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急诊中心副主任医师袁永生检查后初步判断,老人支气管有异物,紧急联系了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邵方淳。
邵方淳通过急诊支气管镜经鼻进入检查发现,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患者不仅有小块的肉块堵塞右主支气管,更大的一块肉卡在声门上方和口咽部之间,往上不能通过口腔吐出,往下咽不进食管,部分阻挡声门,往下滑一点就堵住声门,很可能会导致窒息死亡。
分秒必争,邵方淳通过支气管镜先将右主支气管的肉块顺利取出,但卡在声门上方这个“大块头”——一块直径约3公分大小的白切肉怎么也不“肯”出来,“十八般武器”——活检钳、网篮、圈套器都用上,“大块头”仍“岿然不动”,正常人的氧饱和度是95%,而此时病人的氧饱和度掉到30%以下,死神正在逼近。
另辟蹊径,与耳鼻咽喉科、麻醉科、消化内科等多科紧急会诊后,医生决定采用冷冻冻融技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邵方淳将病人声门上方的大肉块冻融后,将其切成小块,再小心翼翼地一块块取出……经过几十分钟手术,卡在老人气管、声门的白切肉全部取出。
术后4天观察无恙,老人顺利出院。
提个醒
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尤需防噎食窒息
佳节假期,阖家团圆,免不了推杯换盏,鸡鸭鱼肉。邵方淳副主任医师提醒,注意身边的老人,特别是有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疾病、老年痴呆、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胃食管疾病等疾病的老人,家人千万要小心,防止噎食窒息。
邵方淳解释说,在人体喉部的前上部有一块软骨,这块弹力软骨上宽下窄,位于舌骨和舌根后下方。平时它耸立开放喉腔,吞咽时软骨上提,关闭喉腔入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会出现软骨盖不严密的现象,吞咽功能减弱,容易发生食物误吸入气管。
另外,老人进食时要注意力集中,进食速度宜慢,特别是食物不宜过大过硬,如肉块、糯米汤圆、年糕、果冻等,对于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帕金森等疾病的老人应避免进食。
一旦发现老年人有噎食窒息症状,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现场可以采用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如果患者处于立位,救护者可站在其身后,用双臂围绕其腰部,并以一手握拳,用拳头的拇指顶在患者上腹部剑突处,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后向上作猛烈挤压,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如患者处于卧位,让其仰卧,救护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掌叠放在患者上腹部,向下向前作快速挤压。
此外特别提醒,幼儿也是需防范噎食窒息的另一个群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