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3小时两万步,记者跟着工程师高洋巡查亚运三馆工地—
烈日下,我们与钢筋水泥对话
2019年08月15日 06:25: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聂伟霞

  浙江在线8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聂伟霞)“巡查一趟,要走两万多步、花3个多小时。这个过程中,得扛住太阳的暴晒、地面50多摄氏度高温的烘烤,更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工程重点部位的质量安全检查。你准备好了吗?”刚见面,80后工程师高洋就这样问我。

  8月上旬的一个高温天,我顶着烈日,来到杭州奥体中心亚运三馆(主体育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的施工现场。放眼望去,这个扎满钢筋、处处“发烫”的平台上,到处都是肤色黝黑的建筑工人。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着白衬衫,脚蹬劳保鞋,高洋的穿着如此不搭调又“另类”,十分容易被辨认出来。

  从高洋的穿着可以看出,他不是一线建筑工人。作为中建八局投资发展公司杭州亚运三馆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的经理,他本可避开烈日,坐在空调间里看工程图纸。但他坚持每日巡查工地,即使热浪滚滚,也从不漏掉一处。“我每天都在期待:2022年,奥体中心破茧成蝶,耀眼世界。”他说。

  “好,走吧!”递来一顶安全帽后,高洋就带着我,开始了今天的“火线”巡查。从那时起,我便“闯”进了一个钢筋水泥的世界。

  8米平台上,测网架绑扎质量

  这天,杭州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当天最高气温将达38.9摄氏度。

  一早,城市已被34摄氏度的高温包裹。我开着车,沿着钱塘江畔行驶至萧山区观澜路与博奥路交汇处时,便看见了杭州奥体中心亚运三馆庞大的建筑工地。不远处,已落成的8万人主体育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记得电话中,高洋曾告诉我,为确保亚运三馆2020年12月底如期竣工,2400余名建筑工人正日夜奋战在一线。

  见到高洋时,他抹着脸上的汗水说:“这是我今天临时换上的第二套衣服。第一套衣服在钢结构加工厂早已湿透了。”原来,他上午7时从家里出发,先到离建设工地5公里外的钢结构加工厂,核对、检查亚运三馆的钢结构材料加工情况。

  “现在正是亚运三馆钢结构构件用量最大的时候,整个场馆钢结构总需求量达7万余吨。钢构件加工不能有差错,不然会影响工程进度。”高洋一边走一边说,“加工车间里的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站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的。”

  今年,是高洋来杭州的第8个年头。2012年,他从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成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技术部的一名普通技术员。此后,不论冬夏,不论炎寒,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天天“泡”在建筑工地上。这个因G20杭州峰会而举世瞩目的建筑地标,一砖一瓦都留下了他的温度,大家都称他为“痴迷的工程人”。

  我们通过临时安全通道,攀爬到游泳馆的8米平台,一头“钻”进了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

  烈日下,一块2000余平方米的楼板上,50多位建筑工人正在忙碌,有的在扛指头粗的钢筋,有的在专心切割,还有的在低头绑扎钢筋。他们身穿长袖长裤,戴着黄色安全帽。豆大的汗珠挂在脸上,不断滴落下来。

  “上班已经3个小时了,我们的汗水没有停止过,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来自江西的柳金说。只见他低着头,先把扎丝在钢筋上绕几圈,再用扎丝钩用力一提拉,再一拧,30秒时间,就完成了一个点位的绑扎。

  “我也来试试。”我蹲下来,试着用扎丝和扎丝钩,向钢筋纵横交叉位置绑扎。不过,即便戴着手套,提拉的瞬间,仍感受到手指被拉扎的疼痛,不但5分钟还没绑好一个点位,而且穿着短袖、裙子和皮鞋“上阵”的我,感觉脚底心在发烫,全身汗流浃背,手臂等裸露的地方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真是难以坚持下去。

  抬头看,高洋早已进入工作状态。只见他拿出一把尺子,俯下身来,手撑在钢筋上,仔细测量钢筋之间的净距,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楼板牢固不牢固,这一环很重要。”他说。

  我站起身来,转身环视,上百名工人正分布在周边的各个部位忙碌着,绑扎钢筋、安装模板、预埋管线,也有的在放线定位、焊接钢板梁等,叉车在中间来回穿梭搬运材料,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

  “呲呲呲”,离8米平台不远处,几个工人戴着面罩,在焊接钢网架。蓝色的火光四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厚厚的钢架在工人们的巧手中,被搭建成顶部呈弧形的构件。高洋介绍,这是曲面钢网架屋盖体系。体育馆和游泳馆是两个连体的建筑,屋顶由两片开孔金属板结合纤细钢杆件的银色盖子组成,等钢网架焊接好后,将盖子盖在钢网架上,“屋盖成蝴蝶型,远远看,就像一只展翅的蝴蝶;钢网架屋盖让建筑体态轻柔,煞是好看。”

  我试着靠近钢网架,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打开手机测温APP,它显示:地面温度50摄氏度,焊接作业面温度达62摄氏度。

  闷热车库里,和钢筋水泥对话

  我们一路走一路检查,一边拍照一边解决问题。

  太阳越来越毒辣,1个多小时的暴晒,我的脸颊、手臂等裸露的部位开始发烫发红,工地上的空气也仿佛凝固着,令人感到窒息。高洋的白色短袖又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身上。

  “走,我们到地下车库去看下。”一听要到地下车库,我莫名地一阵暗喜,心想:这下可好了,能暂时逃离毒辣的太阳。

  美好很快在现实中崩溃。从一个搭满钢架的安全通道往里走,两排临时照明灯,将17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照得如同白昼。让我措手不及的是,这里因为还没安装排风空设备,就如同大闷罐子,越往里走,空气就愈加闷热潮湿。每隔几米,我就能看到工人在机器旁低头套丝作业,有的三五成群站在操作架旁,安装吊杆和消防水管。

  高洋爬上爬下,检查地圈梁和构造柱设置、拉结筋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我实在跟不上他的节奏,只好站在地面干瞪眼。

  “来来来,看看,这是4天前8米平台的样子,那时刚铺完木模板,今天已用水泥平整了墙面。”高洋流着汗、喘着气回到我站着的地方,翻出用手机拍回来的图片给我看。我发现,他的手机里储存着上千张工地上的照片,记录着建筑工地每天的变化,以及他巡查时看到的所有问题。

  “工程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喜欢记录它的成长,看它每天在变样子。”高洋脸上流露出父亲特有的幸福感。

  “高经理,你发明的支撑架很实用,既省力,效率又高,让我们少流了很多汗。”来自安徽53岁的李文卫和高洋打招呼。地上摆着一个十分小巧又可伸缩的钢支撑架。李文卫告诉我,钢管套丝工作量非常大,以前,需要有人在另外一端支撑着才能工作,现在有了支撑架,一个人就可完成这项工作。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不少工人师傅的‘土发明’,非常有意思。”高洋的思绪被李文卫拉回了4年前的夏季。当时,高洋还是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技术员,在管道安装区,他发现一名50多岁的安装工独自在操作套丝作业。原来,这位安装工用一个自制的简易支架替代了人工。

  “这个办法聪明。”高洋便拜师学艺。画图纸,修改细节,增加功能,半个月时间,一款新型实用的套丝机支撑架发明成功,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工地里,我跟着工人师傅学到了不少东西,民间智慧真的很强大。”高洋说,8年间,他曾先后获得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如今,这一项项专利不断地被应用到施工过程中,这让他感到无比快乐。

  从闷热的地下车库工地走出来,便是体育馆。这时,我已被蚊子咬了十几个包。抬头看,猛然间,就被眼前壮观的场面震撼住了:体育馆看台上,密密麻麻地布满钢筋,像一只巨大的铁锅;几百位工人在烈日下低头绑扎钢筋,挥汗如雨。

  “这个体育看台,能容纳18000位观众。你听到了吗?听到了观众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声吗?”站在体育馆看台上,高洋的思绪飘向了2022年。

  看着高洋兴奋的样子,我突然明白,只有毅力和坚定的信念,“高洋”们才能不畏酷暑。他们是一群可以和钢筋混凝土“说话”的人。

  汗水智慧中,盼亚运三馆蝶变

  上午11时,工人们早已散去,工地上静悄悄的,偌大的施工现场只剩下了我和高洋。按惯例,高洋还要去训练馆看一看。

  从体育馆到训练馆,要走1.5里的路程。我低头看,两个小时的巡查下来,脚上皮鞋的多处表皮,已被各种磕磕碰碰磨破。

  “我们都是‘雨淋军’,有时鞋子里的汗水都能倒出来,踩到地上,一脚一个湿印子。”高洋说,在工地上行走,最费的就是鞋,两年来,他不知道已穿破了多少双鞋。

  “你知道吗,和我一起学校毕业的不少同学已经转行了。”走在发烫的工地上,高洋和我聊天。一路上,他尽力用聊天的方式,转移我的注意力。

  “建筑工地工作不但枯燥而且辛苦,不少人熬得过冬天却熬不过酷暑。说实话,我也动摇过。但看到还有这么多的人一起努力着,一切辛苦都有价值的。”他又自言自语地说着。

  这时,我深深体会到,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眼界,而一个人的眼界直接决定了他的前途。也许高洋正是看到了这些钢筋混凝土背后的社会价值,所以才会痴爱建筑这份工作吧。

  走到训练馆工地,已近中午,毒辣的太阳从头顶上直射下来,就像走进了一只烤炉,全身被烘烤着。高洋带着我从运动员宿舍楼走到体能训练中心,再走到自行车馆,巡查了不下50个重点部位。

  训练馆主楼是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结构组合建筑,高度99.5米。主楼土方工程已完工,核心筒外钢结构已安装到3层近40多米高。高洋要通过铁梯爬上去检查核心筒液压模安装是否到位。

  “来,我来拉你一把!”虽然戴着手套,外围有安全防护栏,但当我抓住钢管的一刹那,仍觉得烫手。爬到两层高时,我的双腿已在发抖。高洋爬一层检查一层,不断用手机拍照记录,汗水从他脸上不停地滑落。

  “巡查不是走马观花,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问题。”来不及拭擦脸上的汗水,高洋蹲在滚烫的钢结构上,反复查看并思考着:这种复杂新型的建筑结构,在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智能建筑等安装上,是否应有别于传统安装,技术层面该如何解决?

  “巡查不仅让我发现问题,也带给我解决问题的灵感。”高洋说,他日常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组织各方面专家,对亚运场馆的设计进行优化。一次次的巡查,一次次的优化会议,一番番的专题研讨,一张张的变更图纸,也意味着一座经济更优、造型更美、功能更齐全的亚运三馆。这些,也印证着“高洋”们的智慧与贡献。

  下午1时左右,我们终于完成了亚运三馆的巡查。高洋走进办公室,脱下头盔,换下满是汗渍的衣服。稍作休息,他又开始专心致志地书写“亚运三馆关于‘两美’浙江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方案”。

  “虽然是酷暑,但是工人们的气势高昂。截至目前,亚运三馆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45%。主体育馆、游泳馆混凝土工程已接近尾声,钢结构安装进度也在有序推进。”高洋说,8月中旬,公司将掀起以“两美”浙江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为抓手,多种形式的大比武、大练兵等活动,鼓励工人们全面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下午3时,阳光稍显柔和。工人们从宿舍里鱼贯而出,奔向工地,继续干着上午没有完成的活。作为工程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到何方,但到2022年亚运会举办的那一刻,他们一定会回想起今日在这里的付出,心底也会溢满自豪。

标签: 高温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烈日下,我们与钢筋水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