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杭城北部,余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拱卫杭州的军事要地。关于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走进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就能略知一二。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23日,日军侵占余杭。次日,杭州市、杭县沦陷。国民党杭州市、杭县、余杭县政府先后迁至安合乡(现鸬鸟镇太平片)太公堂。1942年,国民党余杭县政府以纪念抗战阵亡将士名义,发动群众捐助木料,摊派民工建造“忠烈祠”。
时间在战火中来到1945年,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下,日军节节败退。同年3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时辖一、二两个支队南下抗日,从长兴、安吉进军余杭县,解放余杭县西北地区和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太公堂村,又以随军地方工作团组建了中共余杭县委和余杭县抗日民主政府,并任命肖松甫为中共余杭县委书记兼县长。办公地点设在径山脚下的龙潭村,并建立黄湖等区、乡政权。
1945年4月,成立不久的中共余杭县委、余杭县抗日民主政府进入太公堂村,赶跑了驻扎在这里的所有伪政机构,走村入户,安抚民心。在村内的“忠烈祠”,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即士绅座谈会)。会议重申由肖松甫担任余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并明确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征粮护税,支援前线。在征粮行动中,家境较富裕且为人仗义的双溪开明人士张奇珍一次性捐出了7000多斤稻谷,成为当时富贾中的捐献典型。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余杭县内的各项抗战支前工作掀起了一轮小高潮。
同年10月,中共余杭县委、余杭县抗日民主政府执行中央让出浙西根据地的决定,全体军政人员北撤,机构撤销。
“老一代人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永远不要忘记。”肖松甫的叮嘱,余杭人民牢记在心。2013年,经精心设计施工,重新复建了太公堂“忠烈祠”。复建的“忠烈祠”,坐西朝东,前后三进,由3幢木结构房屋相连组成,建筑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具有厚重的历史气息和特色风貌。
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余杭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太公堂村“忠烈祠”原址基础上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分“日寇暴行、惨绝人寰”“共赴国难、民族壮歌”“奋勇抗敌、中流砥柱”“历史胜利、永志不忘”4个展区和1座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公祭墙,通过详实的史料和大量的图文,真实、全面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给我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党领导余杭人民英勇抗争的历程,以此告诫人们勿忘国耻,并纪念那些勇敢、热血和不屈的灵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