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李金铭:梦想中的智慧法院,来得这么快
2019年09月24日 03:23:21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朱银玲 摄影 林云龙

  浙江在线9月24日讯(记者 朱银玲 林云龙)“李科长,您帮忙看看,这个事情怎么解决?”

  这几天杭州的清晨已有些凉意,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李金铭却忙得热火朝天。这天,又有地方法院找来,希望他用AI技术,让法院工作的某个环节变得智能起来。

  这两年,李金铭几乎每周都要去基层,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去跟不同业务条线的法官交流探讨,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近年来,浙江法院办案环节中的各链路都实现了AI覆盖,可谓在全国“独领风骚”。

  12年前,李金铭到基层法院工作,当时做的是各类繁冗的事务性工作,幻想着有一天,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可以交由机器处理。“至少要过个20年吧。”当时他想。没想到自己任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应用服务科科长时,亲身经历并深入参与了法院的智能转身。

  “这是浙江高院敢闯、敢探索的成果。2016年,我们开始接触大数据、云计算,不断购买服务器、存储器,成本很大。后来我们就想,为什么不在全省建立一个云平台?最终我们选择了阿里云,把全省1500多台服务器整合到云平台的230台服务器上,节省经费1000多万,每年节省电费500多万,还减轻了运维压力,减少了故障率。”

  李金铭说,最初,阿里云给予了云计算、云存储的功能。慢慢地,在双方的探索下,全省法院纷纷应用上了AI。

  据悉,浙江基层法院“智慧法院指数”在全国位列第一。

  9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进行。

  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法官袁翠玉“袖手旁观”,AI法官助理“小智”主持,原、被告远程有序发表诉辩意见。

  屏幕上,庭审笔录同步跳动更新,双方口语化的表达都被转化为完整语句,还有贴心的重点内容突出显示。

  随着庭审推进,屏幕上还同步出现了证据分析展示、庭审争议焦点归纳、案件风险点提示、涉案借款本息金额计算等;裁判文书一栏里的判决书稿自动生成,并逐步补全完善。

  袁翠玉核查确认后当庭宣判,并当庭送达,案件随即进入归档程序。从开庭到结案归档,全程仅30分钟。

  2016年6月7日,西湖区人民法院首次采用AI程序替代书记员完成了一次危险驾驶案的庭审笔录。院方使用的是来自阿里云的小AI;在随后审理的一起盗窃案中,小AI的笔录准确率达到96.2%。如今,全省法院庭审都应用了语音识别。下城法院的一位法官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书记员很难招,要么打字不够快,准确率不够高,要么嫌收入低,有了AI的辅助,现在好招多了。”

  2018年9月,“浙江移动微法院”平台上线,依托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当事人可通过手机向法院申请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立案,并进行开庭、送达、调解和执行。由高院主导研发的智能送达3.0版,会自动分析被告哪个联系方式最活跃,并进行电子送达,自动判断是否送达成功,如不成功,再转为邮政E键送达,时效从7~10天压缩到3~6个小时,成功率92%以上,基本无需人工干涉……在李金铭看来,未来,AI的应用会更精确更全面。

标签: 李金铭;庭审;法院;科长;阿里 责任编辑: 张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李金铭:梦想中的智慧法院,来得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