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1日讯 数字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口、构建场景,系统集成、迭代推进。杭州市萧山区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运用数字化理念方法手段,以小切口谋划大场景,探索推进清廉村社“码上工程”应用建设。
问题在哪?
数字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不是就改革而改革。问题要能反映基层群众、企业一线的痛点难点堵点。村社一级的权力监督和村务公开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发现,这方面存在村社量大面广但监督力量有限、问题庞杂多发且领域相对集中、村级信访量居高不下但查实率低、传统村务公开难以满足群众知情需求等四大难题。怎么精准监督、有效公开,这是我们要破解的问题。
怎么解决?
萧山用数字化思维和方法精准破题。总的做法是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上设置清廉村社场景,让信息在网络留痕,让数据自动比对呈现问题线索。首先,以高频次、高关注度、高获得感的村级事项为切口,梳理出村级工程、农民建房等村社治理10大高频事项。村民们对这些问题往往高度关注,诉求较强。这就使得改革有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其次,将这10大高频事项细化成4项一级业务和30项二级业务,实现了业务分解最小颗粒度,使得问题信息“无处遁形”。再次,研究制定支撑“五大码上功能”的规则算法,确定牵头和协同单位,建立指标体系,确定数据来源,实现系统协同、数据共享、综合集成。最后,按照“一件事”理念对传统流程进行重构再造,建成“一舱两端”3大界面:“数字驾驶舱”面向党政领导,提供可视化政治生态画像;“治理端”面向区镇村3级相关责任人员,实现村务事项全流程留痕管理;“服务端”面向广大群众,实行“一村一码”,方便群众查看、评论、投诉。
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推动了问题精准发现、精准预警、精准处置,做到抓早抓小抓了。举个例子,2020年初,某村一群众通过手机端提出疑问:“村里的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怎么会是15年的期限?”镇纪委在治理端收到提示后立即进行调查,发现该村以每年分期支付电费款形式分摊工程款,规避招投标。镇纪委对此事进行了问责处理,并修订《村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填补了村级工程管理制度的漏洞。
有何启示?
清廉村社“码上工程”应用建设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首先,数字化能为基层治理强劲赋能。清廉村社“码上工程”推动了村社治理的数字化、系统性重塑。因为平台实现了数百亿数据的归集,数据之间可以自动比对。数据不会“说谎”,一旦数据之间不匹配,问题线索就会“显山露水”。如此,问题的查找就更快更精准。甚至,这些问题线索还能在清廉村社的界面上实时滚动“播报”。由此,村社公开机制从碎片公开、结果公开、短期公开变为集成公开、过程公开、永久公开;村社监督从被动应对、粗放管理变为主动发现、精准预警;责任落实从多头查、重复查变为协同查、同步改;政治生态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从主观走向客观、从抽象走向具象。“码上工程”实施以来,信访量同比下降42.8%,“三小”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下降21.4%。
其次,小切口能有力牵引萧山的数字化改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一定要用好系统工程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要义,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简单系统,从大场景中找到小切口,一件一件去做,然后再集成。清廉村社本是数字化改革的一个小切口,我们对此进一步分解,使其可操作、可量化、可运用。各条线的数字化改革,都应注重从大场景中找准小切口。如何找到这样的小切口?这就需要改革者秉持数字化思维,秉持需求、问题、效果和未来等导向,去研究和发现。清廉村社“码上工程”应用建设为萧山数字化改革积累了经验。萧山将继续贯彻省委决策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萧山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