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5日讯 色泽金黄,红印加盖,皮薄酥脆,甜而不腻……这种被义乌人叫做“起酥”的义亭土月饼在很多人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每到中秋,都会掀起一股“起酥”热。
昨天上午,记者在义乌市义亭供销社食品厂见证了一个个“起酥”的诞生过程,没想到,刚出炉的“起酥”竟然和金华酥饼一样,暖暖的,香脆可口。
60多年古法制作义亭土月饼
“起酥”是一种苏式月饼,在义亭历史悠久,早在1954年,义亭供销社食品厂就成立月饼生产作坊,这是当时义亭唯一能够生产苏式月饼的单位。
改革开放后,在义亭供销社食品厂的带动下,义亭月饼发展迅猛,最多的时候,义亭月饼生产加工点达到了近百家。“起酥”成为中秋时节义乌最受欢迎的月饼。到现在,义亭还有26家月饼生产企业。
作为传统食品,人们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义亭月饼是义亭的一块金字招牌,当地对此一直极为重视。从2011年起,义亭月饼生产企业成立行业协会,统一采购猪油、面粉等原料。统一购买的原料都由协会统一进行检验、验收,为月饼生产企业在原料的食品质量安全上免去后顾之忧,同时也保证了义亭月饼的品质。
义亭月饼行业协会会长王义民,也是义亭供销社食品厂厂长,自从20多年前调到义亭供销社后,王义民就一直和义亭月饼打交道。如今,作为月饼龙头企业的义亭供销社食品厂,不但注册了商标,还通过了QS食品安全生产认证。
“义亭土月饼讲究的是松、酥、香,别看这么小的一个月饼,它的制作其实非常精致考究。”王义民说,“我们制作的苏式月饼,60多年来依然沿用传统古法,纯手工制作,从原材料选购、和面、起酥、包馅、盖红章、烘烤等传统手工月饼制作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每一道流程都严格把关。”
“今年义亭月饼除手工制作沿袭古法工艺注重品质外,更融入了现代健康养生理念,研发推出了金丝核桃、木糖醇、椒盐、肉松等系列月饼。”王义民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他们将采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的核桃芝麻月饼,第一次在外包装上打上了“纯手工”的招牌,虽然价格要比原来的贵一半多,但是,非常受欢迎。
目睹一个个“起酥”的诞生
在王义民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起酥”的制作过程。虽然义亭土月饼属于季节性的传统食品,但是,该厂的管理极为规范。做义亭月饼的各个师傅进入生产车间前,首先要在换衣间换好工作服,经过洗手、消毒等准备工作,然后来到生产车间外,在这里,还要接受一次酒精手部消毒。
“和面”是做月饼的第一道工序,选用上等面粉,垒在台面上,中间扒出个窝放入猪油,慢慢加入滚烫的开水,然后一步步揉成面团。
王义民说,这种加了水的面团叫水油皮,做月饼还需要加入一些“酥”。所谓的“酥”,主要是由面粉和猪油混合而成的,也叫油酥面。把油酥面裹在水油皮里头擀制,做出来的月饼皮酥脆可口,层次分明。
接着,和面师傅用擀面杖将揉捏好的夹心面团推开,推成一整张方形的面皮,用刀沿面皮的正中间切开,把切开后的两块面皮分别从侧面一点点卷起来,再把卷好的面皮揉成长条。
“这道工艺叫‘起酥’,是最复杂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工艺,月饼外皮的所有层次感就全靠这一步。”王义民说,将面皮卷起来,面团里面就会呈现层次,和面师傅在卷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力道,用力太大,层次就容易被揉没了,力道不够,层次就会显得松垮。要求是每片饼皮里有十几层的分层,这样才能达到苏式月饼饼皮酥而不碎的口感。
“包馅”是在另一个生产车间里进行。“起酥”后的面团被和面师傅掐成一个个面剂子后,端到包馅师傅们的面前。这些包馅师傅都是高手,只见他们一只手拿起一个面剂子,一只手抓馅料,一下子就揉成一个球,然后放上一张小纸片,在模具里一按,倒出来,一个义亭土月饼就成型了。
做好一板后,就进入下一道工艺,这也是义亭月饼的传统———盖红章。
“在月饼上加盖红章,不仅仅讨喜气,也是自家的标识,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哪家企业出品的月饼。”王义民说,“现在盖章用的是红曲红,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绿色健康。”
“盖红章”以后,就是最关键的“烘烤”。王义民说,一个月饼好吃与否,主要就是靠烘烤的功夫。烤得好的饼,外面的饼皮是金灿灿的,完整丰满,边角分明,不露馅,没有黑泡和焦斑,吃到嘴里皮层酥松,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
只见一排烘烤炉前,十几个师傅正在不停地烘烤,一会儿把月饼抽出来,一会儿又送回烘烤炉里,几分钟后,一炉义亭土月饼就出炉了,金灿灿的,煞是好看,而且香味扑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