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记者 朱浙萍 马骏 孙丹)今年,金华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三改一拆”行动和“无违建”创建工作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拓空间、促转型、除隐患、惠民生”,坚持严守发展底线、推动土地资源重组、共筑美丽金华,让安全稳定成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让空间重构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强支点”,让美好风景成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
截至11月底,金华累计处置违法建筑面积493.4万平方米,占省定任务的256.71%,拆后利用率为86.57%。完成“三改”建筑面积640.84万平方米,占省定任务的130.7%,其中城中村改造面积146.65万平方米,占省定任务的159.73%;旧住宅区改造面积223.37万平方米,占省定任务的112.53%;旧厂区改造面积270.82万平方米,占省定任务的135.41%。金华创成5条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2条省级特色精品道路,创成数位居前列。
改善人居环境
描绘幸福画卷
今年以来,金华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载体,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街区和城中村“三区一村”改造。一方面,大力推进城市更新“4321”行动,着眼区域融合、资源整合、要素聚合,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整治、拆整结合、规划新建等形式,有序实施更新,补强城市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另一方面,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整治低效用地、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升级,进而带动城市能级提升,争当大都市区建设示范。
近日,在婺城区鲍杨、西郊一期、五星田里等安置房建设项目现场,一幢幢安置房已经基本完工。“现在,我们就是对房屋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群众住上‘安心房’。”婺城区农居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婺城区开展长湖湾项目、新狮项目、未来社区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上浮桥以及环城村改造项目等一系列项目,8月底前已完成鲍杨城中村改造、五星(田里后地)城中村改造等区块的427户被征迁居民回迁安置,累计完成“三改”65.04万平方米。
磐安县宝龙区块老城区改造项目获评十佳拆改示范典型。自2019年初,磐安县开始改造占地面积487亩的宝龙区块,系统修复文溪滨河景观带和五座山体公园,建成了磐安县首个集居住、美食、休闲、娱乐、文化、商务于一体的开放式体验型城市综合体。该项目拆除房屋面积48万平方米,新建83万平方米,涉及住户2606户,总投资约62.41亿元。如今的宝龙区块,“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呈现一幅山水城市自然和谐的美景。
日前,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山嘴头社区居民曹先生走进山嘴头未来社区展示中心,与接待人员简单说明来意后,径直去了商品房样板区。从86平方米至139平方米共6种户型,他一一走了个遍。“有几个户型我蛮喜欢,双阳台,空间利用率挺高,期待我们安置区块的房子一样出彩。”参观完,曹先生在展示中心的室外回廊上驻足,看着眼前已经拔地而起的高楼,他拿起手机拍下了正在建设中的家。目前,山嘴头未来社区项目所涵盖的安置房、人才房、商务办公楼、配套商业及邻里中心等业态均已全面开工,其中配套商业、12幢安置房已封顶,人才房楼栋主体进度过半。
腾出发展空间
实现凤凰涅槃
为了腾出发展空间,金华市加快推进旧厂区改造,放飞发展“腾飞梦”。
永康市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微园建设的号召,对占地约35万平方米的正宇机电地块进行旧厂区改造,用以道明安防产业园的规划。按照规划,小微园总用地面积为2186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74549.85平方米,建成后有5层标准厂房49幢、非生产用房1幢。其中,一期规划厂房16幢,二期规划厂房11幢、非生产用房1幢,三期拟规划厂房22幢。截至目前,道明安防小微园项目已完成一、二期建设,共有240余家以安防、应急类制造企业或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入园,成为永康安防应急类小微企业的孵化基地。
在东阳市,为盘活低效用地,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这一契机,政、企、学多方合作,成功对浙江美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铝灰资源化利用项目立项。2020年8月,项目一期4万吨/年铝灰资源化生产线建成运行。二期项目16万吨/年铝灰利用工程已于日前建成,形成一个年处理20万吨铝灰再利用和无害化的生产线,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浙江浦江货郎先生工贸是浦江县黄宅镇较为典型的“零土地招商”和低效土地利用项目,总投资2亿元。该项目通过购置23亩低效能企业用地,将原来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改扩建为6.5万平方米,亩均税收由原先1万元提升至近10万元。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建设全自动化生产线,形成800家连锁门店家居百货产品配套能力,更好地利用了土地的资源和空间,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公司去年实现销售额1.1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亿元。
今年6月在武义履坦镇蒋村,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仙客岭研学营地正式开工建设。仙客岭研学营地项目总规划达到3500亩,共设有120个学生标准间及18个多功能项目厅、多媒体教室,建成后可以同时接待1000—1200人的学生住宿和开展相关活动,满足“K12研学团队”的基础接待功能,为浙中地区创建一个能为3—6岁学前儿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亲近自然、功能完备的“自然课堂”示范性基地。该项目通过“拆改结合”赋能土地升级,“腾笼换鸟”推动了村民致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