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担当作为好干部① | 陈淑芳:扎根基层32年,养殖户把她当亲人
2019年06月28日 14:45:00 来源: 宁波日报 黄合、俞莉、陈光曙

  编者按

  近年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善于攻坚、实绩突出的优秀典型。今起,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好干部”栏目,希望以此营造学先进、勇担当、善作为的良好氛围,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几年,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获得了不少国家级荣誉。

  在荣誉和鲜花面前,她似乎还是老样子,清爽的马尾辫,配上亮色系的发箍,利落的运动服、运动鞋,脸上依然挂着让人安心的笑容。

  有舍才有得。当她云淡风轻地讲述时,你可以清楚感受到她小小身板里那颗为民服务的拳拳真心。



  委 屈

  2006年的夏天,格外闷热。

  在象山泗洲头峙后村,一名姓袁的养殖户初次养猪,就碰上了高致死率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眼看着猪场面临灭顶之灾,便慕名找上了陈淑芳。

  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打针首日,疗效并不理想。

  “还说你很厉害,原来不过如此,我养的这些猪都要被你医死了!”心急如焚的养殖户焦躁地说。

  尽管心有委屈,陈淑芳依旧在每天下班后,驱车几十公里山路,在苍蝇乱飞、虫子乱爬的猪圈里,冒着酷热、闻着臭气,猫着腰给猪打针吊盐水。

  到了第4天,吊针刚刺入母猪耳静脉,母猪猛一抬头,针头穿透陈淑芳的食指,鲜血直流。

  等忙活完,时间已是午夜,陈淑芳驱车回家,一打方向盘,这才感到手指钻心地痛。

  一个人单独行驶在沿海公路上,连日来的劳累、心酸、委屈一股脑儿涌上心头,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以至于看不清路,差点儿连人带车翻入大海。

  回家后,心有余悸的陈淑芳辗转难眠,耳边总响起那些冷言冷语。

  “一个姑娘家,干得了兽医吗?”陈淑芳20岁时上班的第一天,她身着连衣裙,脚踩高跟鞋,到了畜牧场,被人一顿取笑。

  农场师傅觉得年轻女孩干不长,不肯教她基本技巧。不服输的陈淑芳就利用休息时间,一路颠簸到周边村子免费给养殖户的母猪“挑花”(绝育)。

  那时,农村有能力的大都出去做生意或打工了,剩下干畜禽养殖的,大多是家境贫困或身有残疾的,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也没有什么致富眼光,直接在屋后用毛竹搭个破房子,环境脏、乱、臭。

  这些,陈淑芳从未抱怨过。

  为了及时出诊,她省吃俭用,在同事中最早买了摩托车和私家车,基本上做到“随叫随到”。

  第二天一早,陈淑芳接到了袁姓养殖户的电话,他家的母猪全部站起来,开始正常进食。电话那头的欣喜若狂,陈淑芳感同身受,前一晚的委屈顷刻间烟消云散。

  舍弃了安逸,得到了认可。

  陈淑芳说,每当自己的辛劳能够为养殖户挽回损失、换来养殖户幸福的时候,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



  苦 学

  2009年,陈淑芳42岁,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博。

  这时,中专毕业的她通过自学,已经拿到了南京农大的畜牧学学士和兽医学硕士学位。但她没有忘记,在读书时代写在笔记本上的留言:永攀世界兽医高峰!

  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又处于上升期,突然分精力去读博,身边人听闻后纷纷前来劝阻,但固执的陈淑芳坚持己见。

  考博不是为了文凭,而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陈淑芳越来越感觉到“本领恐慌”。

  每一年,猪鸭鹅的疾病病毒都在变异,老方法已不奏效,知识也得更新。同时,面对环保、发展等一系列新要求,如何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也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紧紧结合起来。

  但现实却是地处偏僻海岛的象山,压根留不住专业人才,新引入的研究生没过几年就会找机会离职。陈淑芳觉得,自己有必要带个好头。

  就在那一年,陈淑芳以高出分数线28分的成绩进入扬州大学读博,在同时考进的8人当中,她最为年长。

  之后的3年,陈淑芳一方面抓住机会,向教授、院士拜师学艺,精进技术;另一方面,则抓紧补上自己的学科短板,争分夺秒,赶上进度。

  尤其是英语,那些专业名词,那些国外文献,让底子薄的陈淑芳学起来颇为吃力,为此还足足瘦了10公斤。

  2013年,以一篇10万字的论文《浙江宁波地区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陈淑芳在 46岁的“高龄”获得扬州大学兽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浙江省首位基层畜牧兽医博士。

  毕业论文答辩时,评委刘秀梵院士评价她,是“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业科技人员”。

  学成归来的陈淑芳,在实际工作中有了更大的底气和更广的视野,更有能力帮助农户改变传统粗放的养殖模式,一步步走上现代化农业之路。

  在“五水共治”背景下,陈淑芳动员周边农村一起建设畜牧小区,进行污水集中处理,还发明了“猪粪定量”监管法,确保排污量达标。

  同时,她开创了“让鸭子上岸、让白鹅下海”的“水禽逆养”新模式,进一步促进水禽生产的安全、稳定和高效,拓展养殖空间,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多年来,她撰写的190多篇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许多创新性的技术在全市推广,5篇论文获得全国农业科技论文一等奖;其所在的团队多次在市技能比武中摘得团体一等奖的桂冠。

  舍弃了休息,得到了进步。

  陈淑芳说,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还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你向前迈进一大步,身边的人起码能跟上一小步,长此以往,整个团队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留 守

  2011年,让陈淑芳引以为傲的女儿考入宁波一所中学。

  此前,陈淑芳拒绝了5次调离岗位进城的机会,和在宁波工作的丈夫,分居两地,聚少离多。

  这一次,为了补上多年的亏欠,经过家人劝说的陈淑芳终于妥协。调令来了,对方单位给出的条件极为优渥。

  那一天,是最后一堂畜禽养殖培训课。临近下课,场下传来轻轻的啜泣声。陈淑芳知道,肯定是养殖户听说了她要走的消息。

  陈淑芳想与大伙告别,可刚讲了个“我”字,喉咙就发酸,热泪盈眶。她深深鞠了一躬,抬头却撞上了一双双满含深情的眼眸。

  “陈师傅,你不能丢下我们不管啊”“阿芳姐,你不要走”“阿芳,我们舍不得让你走”……台下的农户不论男女,哭成了泪人。

  在人群之中,说话含糊不清的残疾人肖亚芳,哭得最为伤心。

  2000年,她即将出栏售卖的几百羽鸡在一夜间忽然死亡,全家的希望瞬间破灭。就在她哭天抢地的时候,她碰上了路过此地的陈淑芳。

  几天后,陈淑芳拿出1万元钱,托人从金华买来10头优质大长母猪送给肖亚芳,之后又三天两头跑去指导,搭棚、育种、选种、防疫……手把手事无巨细地提供帮助。

  不久,肖亚芳凭借养猪买了车、盖了房,成了残疾人养猪致富的典型。木讷的她,特意在自家猪舍墙上写下“陈师傅好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过去十多年,成千上百户的畜禽养殖户,因为陈淑芳的帮助,走上了致富路——在养殖户的心里,陈淑芳无可替代。

  害怕自己说不好,一群在陈淑芳帮助下才勉强扫盲的养殖户聚在一起,让其中学历最高的朱仁绵执笔写挽留信。

  短短几百字,不多,但大家反复斟酌:对陈淑芳的家人,大家满心歉疚;但一想到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师,又觉得心里慌得很……

  那一晚,陈淑芳家里开了有史以来气氛最凝重的家庭会议。

  去或留,三个人决定分别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心意,少数服从多数。

  最终,三张票上,不约而同写着同一个字——“留”。

  舍弃了小家,得到了口碑。

  “养殖户是真的把我当成最信任的亲人,比起我的家人,他们更需要我在致富增收的路上助其一臂之力。”陈淑芳说。


标签: 陈淑芳;养殖户;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xnews/201906/W020190628530969624156.jpeg

担当作为好干部① | 陈淑芳:扎根基层32年,养殖户把她当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