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咏南 刘乐平 俞佳友 陈培华)不久前公布的《首届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嘉兴在长三角26个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总分位列第四,在省内仅次于杭州,位居第二。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数据的差距、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实则是营商环境的差距。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
近日,记者在嘉兴采访时获悉三组数据:2018年下半年以来,不到一年时间,14个百亿项目落户嘉兴;嘉兴2018年末常住人口472.6万人,比2017年增加7万人,其中净流入4.28万人,是近8年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年份;今年上半年嘉兴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达973亿元,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
嘉兴得到人才、项目、资本青睐不是偶然,这一现象与嘉兴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营商环境是水和空气,水大才能鱼大,空气新鲜才能生机勃勃。”嘉兴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打造对标国际的一流营商环境,嘉兴的触角已经从“点”的推动转为“面”的联动,并进一步触及“体”的促动。
专项活动
从阶段性转为制度性
坐在“企业服务直通车”专窗前,东方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业务员李艳妮一股脑儿把遇到的问题“吐”了出来。她的对面,嘉兴市一位分管副市长作为窗口受理员,正详细记录她的问题——这是7月9日发生在嘉兴市政务服务大厅的一幕。
原来,因为特殊原因,相比出口其他国家货款直接到账,该企业出口俄罗斯的货款到账需要等待7天至10天。在市政府的牵头下,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建行嘉兴分行有关人员第一时间与企业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当天就为企业解决了问题。
“企业服务直通车”是嘉兴服务企业推出的最新举措。嘉兴市政府分管领导告诉记者,目前嘉兴虽有各类企业服务平台,但仍存在有些企业问题无法解决的现象。为此,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负责兜底受理企业的“疑难杂症”。他们将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到窗口值班,并建立督办运行机制。
早在去年底,嘉兴就围绕城市、综合交通、产业平台三个“硬环境”和政务服务、金融生态、人才创新、平安法治四个“软环境”,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今年以来,更是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
按照“三服务”活动部署,嘉兴深入推进暖心扶企专项行动,实施服务企业系列活动。服务企业“36计”——嘉兴市发改、商务、科技等19个涉企部门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化解的困难,精准提出了36项服务举措。
如针对工信资金补助周期长提出的简化流程举措——“工信资金便利化申报”;通过“实验室开放”,解决企业监测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在嘉兴,服务企业的系列活动呈现从阶段性向制度性转变的趋势。各地密切联系企业,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海宁市探索实践建立了全覆盖走访服务、问题收集报送、问题协调解决、典型问题解决提炼推广、服务绩效督查督办等五大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
在平湖,为了让企业急需解决的困难能够马上办理解决,当地政府开通了“企业事马上办”办理平台,以“统一受理、按责交办、限时办结”的模式为企业解答咨询、受理投诉、解决诉求、听取建议。
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是一两次调研活动就能解决的,服务企业需要常态化、制度化。眼下,嘉兴已建立起线上线下同步互通、分级分类联动协调工作机制,自上而下、横向拓展的服务企业网络平台。
为企解忧
从一般性走向定制化
7月9日上午,记者抵达嘉兴市营商办副主任周春锋办公室时,他正忙着跟县(市、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研究问题。这些被“约谈”的县(市、区),在一份营商环境评价表里的排名都相对靠后。
营商环境试评价,是嘉兴今年启动的一项全新工作,对全市7个县(市、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等9个主体开展营商环境调查。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这次试评价设置企业开办、工程建筑许可、用电报装等16个调查项目,主要目的是查问题、找短板。
敢于用世界一流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自我评测,足见嘉兴底气,更透露出对未来前进方向的清醒认知。嘉兴“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商事登记“一证化”改革、投资项目“在线化”服务等特色服务成为客商心中的一张“金名片”。
前不久,山东一市到嘉兴考察营商环境,尤其关注企业开办便利化的嘉兴秀洲。秀洲通过流程再造减环节、信息共享减材料等措施,为企业开办提供便利化服务。嘉兴众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享受这一便利的企业之一,从申办到拿到营业执照、发票及公章,只用了一个小时,而原来可能需要几个工作日。
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嘉兴市南湖区最近又办成了一件大事——在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基础上,该区行政审批局又实现审批创新,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注销“一件事”便利化办理。企业“生命周期”经历的每个阶段整合为“一件事”,大大方便了市场主体。
“处理好企业普遍性的诉求不算本事,能满足个性化要求,提供‘定制’服务才是水平。”嘉兴有关部门在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定制化、个性化要求。
浙江汉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平湖东方颖秀服饰有限公司使用合体厂房,这就是当地政府推出“定制式”服务的结晶。原来,两家企业分别在平湖当湖街道拿地3.8亩和4亩,用地捉襟见肘,可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任何一幢单体建筑都需留有消防通道。
能否“合建”?这个命题摆在决策者面前时,他们要面对的是一连串难题:法律法规允许吗?两家共有一堵墙怎样厘清产权?外立面怎样统一?最终,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迎难而上,协调有关部门一起想办法,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
“定制式”服务对干部的服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永远没有现成答案,永远需要我们根据发展新态势来研究新情况、作出新判断,然后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一位招商干部给记者讲了个故事,平湖一街道在引进了费列罗巧克力中国网上销售总代理公司后,企业的要求接踵而至:除了确保企业用地,周边的环境也要进行整治;因为是食品企业,要提供土壤报告和水气检测报告……
“我们把企业的每一种要求都当成锤炼本事的机会。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也为我们自己优化营商环境积累经验。”该街道负责人说。如今,“定制服务”“非标供给”等在嘉兴营商环境中已渐成常态。
优化服务
从本区域辐射长三角
四通八达的高铁、城际铁路、移动网络,让长三角区域内其他城市和嘉兴站在了新的同一起跑线上。这次,考验彼此的不再是一场比爆发力的“短跑”,而是比耐力的“马拉松”。
如何在“长跑”中胜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企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有更高的站位,要从本区域走向一体化。”嘉兴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7月初,歌斐颂巧克力(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在嘉善县审批服务中心大厅的“长三角一体化企业开办服务区”,拿到首张经营场所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字样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证照由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签发,莫雪峰打算今年下半年逐步在上海市各区布局,届时将派上大用场。
一些原先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也在一体化中得以跨越。最近,盈棋电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负责人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夙愿——把企业总部从吴江搬迁到姚庄,与在当地的分公司合并。此前,公司跨省迁移因管理主体不同、流程复杂、时间跨度长,这个想法只能“搁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嘉善积极与青浦、吴江对接,将一项项“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合作从梦想变为现实。嘉善、吴江两地联动、一窗受理,可以使企业直接实现母子公司合并吸收计划,两地一窗受理、材料互认体制机制上的壁垒得以打破。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要切中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嘉兴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跨省兼并是商事登记中难度大且比较复杂的登记问题,也是近年来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焦点。在此次两地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实践中,嘉兴各地都在不断探索更好的破难模式,共同营造最优的营商环境。
目前,嘉兴已累计为沪苏皖等省市多个城市的群众和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等政务服务事项160余件,提供咨询服务140余次,使长三角区域的群众和企业享受到了一体化的政务“漫游”服务。
今天的长三角城市间,营商环境的竞争如“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任何一项创新举措,都会引来众多跟进者;任何一项制度突破,也都只是暂时的领先。
着眼于“一体化”服务,嘉兴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探索创新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异地可办”。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立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已有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14个城市“一网通办”;南湖吴江构建“吴越通办”专线,95项自助服务事项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异地可办,已累计办理2000多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