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培华 王雨红 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坐在农村小学教室内,却能和城里孩子一起听课,还会被老师点名答题。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让海盐县城西小学六年级学生詹欢欢爱上了“空中课堂”,屏幕另一端是城里三毛小学的语文老师郑梦佳和44位同学。下课时,詹欢欢意犹未尽地说:“好玩,听得过瘾。”
“为让孩子更解渴,我们动足了脑筋。”城西小学校长陈建军说,学校和三毛小学结成学习共同体,除线上共上一堂课外,还有城里教师轮流来校任教。在海盐,16所农村学校与4所城里学校全部结对,城乡师资流动畅快起来。全县三分之一农村学校的校长曾经是城区学校的名师,符合条件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有四成参与城乡师资流动。
变化悄然而至。“努力让每所学校做最好的自己,农村孩子家门口上好学校、遇好老师。”海盐县教育局副局长叶惠玉说,近5年来,县里投入超11亿元,完成12所学校的新建、扩建,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校园文化和信息化建设,美丽校园创建率和教室网络通达率均实现100%。2015年,海盐成为浙江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之一,并跻身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角色互换,让教师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城里向阳小学语文老师黄华芳的到来,让城西小学沈艳丽老师开始反思课堂效率。黄华芳参与每堂教研课,指导沈艳丽选课、设计教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去年,黄华芳带队参与的语文课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嘉兴地区一等奖。
城乡“接轨”,让农村孩子越来越有个性。每周三下午,城西小学五年级的张智超换上一身赛车服,钻进一辆酷炫的DIY赛车,与同学一决高下。去年,学校从向阳小学复制了这门拓展性课程——DIY赛车,很受欢迎。“农村孩子不缺能力,缺的是机会和眼界。”老师马晨予说。
更多梦想在乡间绽放。“教学质量的短板补上,学生个性和能力培养也不落下。”陈建军说。眼下,城西小学相继开设出机器人编程、竹雕、腰鼓等21门特色课程。值得一提是,2015年海盐在全省率先开展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中考科目以外的其他在校表现,如个性、特长、创新实践等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
农村学校开始“逆袭”,流失的生源回来了。“现在,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连周边县市都有人想要转进来。”沈荡中学校长陈雪峰笑着说,早些年家长们总“舍近求远”把孩子送进城里学校,如今终于相信“家门口就有信得过的好学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