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的鱼大多数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因为生态水质好,消费者对我们的鱼有口皆碑,觉得比千岛湖的鱼口感还要好!去年公司年销售额达500万元。库区33个村一条心,终于迈上了共同致富的大道。”8月10日,在位于云和湖面上的云和鱼夫生态鱼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汤其龙介绍说,每年4月到10月,公司集中收购云和湖里养着的鱼,再销往省内外市场,而参与分红的村民股东有3000多位。
捕捞队在云和湖紧水滩库区作业(资料图)。 记者 兰雷伟 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丽水云和湖紧水滩水库沿库村民以网箱养鱼谋生,但由于长期不规范养殖和开发,库区水质出现严重污染,蓝绿藻数量急速增加。后来,云和出台了网箱清理政策,整治大量投饵类网箱。网箱大幅减少的同时,湖中的鱼也少了,水库生态圈急需修复。2017年,云和提出“以鱼保水”的思路,并向库区村民征求意见,得到广泛支持。
“大家一起干,才能护好这一湖清水!”紧水滩镇和赤石乡两个乡镇的33个移民村意见达成一致后,投资305.6万元联合组建了云和鱼夫生态鱼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云和湖2.5万亩水域的养殖经营权,并投放了湖水“清道夫”——鲢鱼和鳙鱼,在修复生态的同时,打造经济效益。
33个村抱团发展,实行规范的生态养殖后,藻类污染逐渐消失,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如今,除了每个村集体获得固定收入外,3056位村民股东还可依据公司经营效益另外领取分红,村民另外参加捕鱼还能领取工资。
“我今年除了能从公司领到2万多元的分红,靠捕鱼每天还能赚200元。”紧水滩镇龙门村村民张堂兴说,以前网箱养殖投入大、效益低,现在既是股东又是员工,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据不完全统计,云和湖库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的有近百人,每人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
湖水生态的改善,不仅让渔业养殖驶上了正轨,也为周边的民宿和餐饮业带来了红利。龙门村黄泥岗渔家乐店主王丽芳十几年前和丈夫从城里回乡创业。“一开始,来渔家乐吃饭的只是些垂钓爱好者,生意不景气。随着云和湖水质环境越来越好,现在来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时候,门口游客车子排的长队见头不见尾,客人们一天能吃掉几十条大鱼,现在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王丽芳说。
腰包鼓了,村民护渔的积极性更高了,自发成立了护渔队。“我们每天有四五个人值班,主要职责是对水库进行巡查,劝阻各类违法捕鱼行为并负责水岸保洁。” 护渔队队长吴林伟说,“只有生态好了,才能让大家的生活更好。”
“以前的龙门村,交通不通畅,村民们都是靠打工或者捕捞为生,现在面貌可不一样了。”龙门村党总支书记林宗平介绍,自从33个村联合组建公司,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解决了村民们的就业问题,同时为村集体创收。去年,龙门村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成为了全镇首个“百万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