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续写绿色传奇。
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获突破进展、挂牌成立市森林碳汇管理局、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围营商环境“全国十佳”……
频传的捷报背后,是丽水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这一丽水本土精神财富的强大激励,也是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动担当,更是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的奋勇作为。
忠诚使命
逐梦高质量绿色发展
历经时光流逝、岁月沉淀,精神历久弥新。
90多年前,只有500多人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的危急关头,临危受命,前往国民党统治腹心地带开展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革命先辈们以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和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圆满完成特殊使命。
“忠诚使命”,是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最深刻的内核,也是新时代推进丽水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最需要的思想信念。
丽水清醒地认识到,有责任、有条件、有优势在开辟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上率先趟出新路子、打造新样板,真正从“绿起来”到“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2019年2月,丽水市“两山”发展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丽水在新时代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根本使命就是高质量绿色发展。
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的矛盾?怎样才能真正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都是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何况丽水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虽然占浙江陆地面积的1/6,但94%的土地为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区位条件都没有优势可言。
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进?丽水作出掷地有声的回答,那就是从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汲取信念的伟力,以对使命的绝对忠诚,势如破竹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丽水围绕着“两山”转化的核心命题,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把GEP(生态产品总值)和GDP(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融合发展共同体,一并确立为全市发展的核心指标,成功实现了GEP和GD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相互之间转化效率持续较快增长。
在生态保护上,丽水以最高标准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丽水在浙江省率先落实“三线一单”生态分区管控制度,率先建设“天眼+地眼+人眼”一体化生态监控体系,率先完成生物多样性普查和土壤、地下水采样检测,以最严措施呵护绿水青山。今年1-10月,丽水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稳居第5。
在经济发展上,丽水树立“发展服从于保护,保护服务于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如今,具有丽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已初见雏形: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径不断拓宽。
2020年8月,丽水市委召开全会,提出努力打造“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两方面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任务,对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凝练形成了涵盖坚持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为战略任务、坚持以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自觉全面运用三把“金钥匙”的政策策略等“八个坚持”这一指导丽水大跨越发展战略的“四梁八柱”。
今年7月底,丽水市委又以召开全会的形式,提出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把丽水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自此,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全面拓展,履行时代使命的行动方案基本形成,共同富裕的目标已经锚定。在“八个坚持”中,“坚持高扬‘丽水之干’行动奋斗旗帜”“坚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跃然醒目,成为重要的行动引领和动力。
一次次重要会议,一项项创新举措,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激励鼓舞下,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方略构建、路径明晰、行动加速逐一破题。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这里开始书写精彩答卷!
求是挺进
锐意改革破难奋进
从500多人的小队伍,发展到最多1500多人的大部队。挺进师在失去与上级联系、身处孤立无援的绝境之地,靠着“向死而生”的战斗意志勇往向前,以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打开了革命新局面,实现了“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革命先辈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求是挺进”的精神品质,是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最突出的特质,也是激励和启迪丽水在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上克难攻坚、锐意创新的不竭动力。
生态优势明显,但如何把优势进一步拉长?丽水创新思路,按照浙江国家公园“一园两区”架构,以全国唯一进入国家公园设立序列的非体制试点单位身份,举全市之力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目前,已完成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试点,发放了全国首本集体林地地役权证,工作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
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怎样探路?2019年1月,丽水主动承担和率先开展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国家试点,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试点建设工作体系、价值转化政策体系、价值实现考评体系等,为山区获得更多“金山银山”提供了新实践。
今年4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丽水召开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总结推广丽水等地的经验做法。
改革攻坚,创新突破。求是挺进,势如破竹。
以“跨山统筹”解决布局“不优”问题,构建“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以“创新引领”解决动能“不强”问题,推动由科技创新领军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以“问海借力”解决开放“不足”问题,架设起山海协作、向海发展的大桥梁大通道……三把“金钥匙”,打开了大山门。
今年初,丽水声势浩大地推出“双招双引”行动,并将其确立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一号工程”。号角吹响,行动迅速。到目前,已累计与央企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1个,总投资额达1075亿元。秀山丽水成为招才引智“磁力场”,1-10月引进各类人才3.9万人,其中博士475人、硕士1695人。
在生态工业的主战场丽水经开区,“浙西南科创中心”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半导体产业链“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在总投资100亿元的芯片产业园,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作为园区的“最强大脑”,其核心技术将引领丽水半导体产业走向世界前沿。
让生态变业态,千万丽水农民吃上了“生态饭”。探索“丽水山耕”生态有机农产品、“丽水山居”农家精品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丽水山泉”优质水产业等“山”系品牌集成发展之路,到目前“丽水山耕”年销售额达108.53亿元, 平均溢价率达30%,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排行榜榜首;“丽水山居”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好生活”,全市3380家农家乐、民宿2020年营收达22.7亿元。
改革创新,活力四射。龙泉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青田县章村乡将辖区的河道(山塘)经营权承包到户、松阳县被列为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遂昌县“赶街模式”成为全国农村电商的发源地……
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扶贫改革、农村电商改革等“丽水模式”初步形成,极大激发了绿水青山的发展潜能,创造积累了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经验。
植根人民
全心全意造福群众
松阳县安岱后村,一个偏远的山村。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了安岱后,与当地的革命志士陈凤生、陈丹山等一起开辟了浙西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现在,村民们每天都在向各地访客叙述那段历史:红军桥上露宿红军的爱民过往,百姓自发护送红军战士的曲折惊险……
浙西南革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人民的胜利。“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最重要的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丽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丽水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要求,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精准措施,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2020年底,丽水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集体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四个清零”。今年,丽水入选“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
“小区边上就是国道,公交车可以直达丽水市中心……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梦想!”最近,青田县腊口镇北坑行政村村民黄祝平,专门到山下提前看看新家园。与他同在偏远山村的16户村民,将很快被整体搬进这个新建小区,开启幸福新生活。为了让群众彻底远离危险、彻底摆脱贫困、彻底恢复生态,丽水推出“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从2019年以来全市已搬迁3.14万户8.87万人。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群众高度关注。近年来,丽水推出教育提质行动计划,落实立德树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教育改革和管理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任务,全力办好教室安装空调、师生就餐“同质同菜同价”、幼儿园放学后托管等小事,努力让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浙丽保”这一专属丽水人民的全民健康补充医疗保险正式上线,每人只需掏100元,就可最高获得报销百万元的保障。全市204万人因此受益,抛掉后顾之忧。今年2月,遂昌县王村口镇的患者吴某某因烧伤住院,个人需承担费用133万元,“浙丽保”补充保障报销了89.62万元。
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丽水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化“平安丽水”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连续16年位居浙江省前列,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浙江省第一……12月16日,丽水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常态化文明创建、老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建成“5分钟社会应急救护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为60岁以上老年痴呆症患者配置防走失黄手环、启动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聚焦民生小事、难事、急事,丽水以细微关怀,惠民生、暖民心……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
“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丽水正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丽水之干”的自觉行动,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书写新时代绿色发展新篇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