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袁华明 应磊 通讯员 王薇薇 陈光曙)天色已亮,象山县茅洋乡南充村村委会主任郑忠明和队友们稍稍歇了一口气。
8月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温岭,象山茅洋乡各村都按照有关部署成立了应急小分队。作为村里的应急救援队队长,郑忠明在这个台风夜一夜未眠,不停巡视在村里,走了近3万步。因为在雨夜中频繁使用手机,排摸险情,他连续用坏了两部手机。
奋战50小时
一天上百个电话
南充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三面环山;南充村又是一个古村,老房子多。面对超强台风,郑忠明紧张而又揪心。
对于这个有着2000多人口的山村,郑忠明只能靠不断打电话,才能获得稍许安心。“一天大概打出50多个电话,接了也有这么多,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好准备。”顶风冒雨,一边在村里巡查,郑忠明一边打电话,看到村里有什么情况,赶紧拍照发到乡里防台工作群,这是郑忠明连续50多个小时防台的工作画面。
在其他村干部眼里,郑忠明做事风风火火,只要安排一项事情,就紧盯不放。防台工作中,他更是这样。9日下午,南充村已经是风雨交加,郑忠明惦记着两公里外的蔡家自然村,村里只有11个人,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此前,村干部已经5次前往自然村,劝说老人转移。“每一次老人都答应转移到侄女家去,态度很好,但村干部一走,他就又走回到家里。”郑忠明说。下午5时左右,风雨交加,巡逻在村里的郑忠明尽管穿着雨衣,但衣衫已经湿透,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情况越来越紧急,郑忠明赶紧掏出手机打电话给老人的侄女蔡小丫,得知老人又回到了家里,他有些着急,口气顿时严厉起来:“不管用什么办法,赶紧把老人接走!”雨水打在脸上,也在渗进手机。在此后的3个小时里,郑忠明两次拨通蔡小丫的电话,确认老人已经安全转移。
除了不停地打电话,巡逻中的郑忠明也在用手机拍下村里溪坑、山塘水库的情况。因为在雨中不停使用手机,9日下午的时候,郑忠明的一部手机自动关机再也无法启动。而到了10日凌晨3时,他发现另外一部手机也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
两部手机相继损坏,郑忠明只能通过发微信和借用同事的手机来保持联系。“两部手机都坏了,我一下子就慌了,生怕接不到信息耽误了防台。”郑忠明回想起来还是有些紧张。好在当时台风已经登陆,天也渐渐亮了起来,值班的办公室里还能保持着信息畅通。
等到中午11时左右,风雨渐渐平静下来,郑忠明赶紧开车回城修理手机。结果是一部手机主板烧坏只能报废,另外一部通过维修还能使用。
手机修了一个多小时,趁这个时间,郑忠明回了一趟已经整整3天未回的家。换了一身衣服,去修理店拿上手机,不到下午1时,郑忠明再一次回到村里。
走了3万步
出问题随时救急
溪坑塌方、老树倒伏、房屋坍塌……防台这一晚,郑忠明面对了各种突发情况。自从两年前回村担任村主任,每天来回近50多公里。“既然回到村里,就有面对各种事情的心理准备,这样高强度的防台工作第一次面对,但必须要做好。”郑忠明说。这一天,他的微信运动不断有人点赞,因为步数近3万步。
10日凌晨2时,正在巡逻的应急小分队突然听到“轰”的声音,组长郑忠明带领小分队迅速赶赴现场,原来是一幢搭建的房屋倒塌了。“是谁家的?”郑忠明第一时间询问,在得知具体情况后,“还好还好,人员已经转移了”,他缓了口气说。
从9日上午开始,南充村就开始逐户排查动员危房户人员进行转移,到当天下午5时,8名危房户人员已全部转移至村安置点。这一夜,南充村房屋倒塌了3户,这3户都是早已排摸并做好人员安置的危房户,但是郑忠明还是带队前往每个点,确保无人员伤亡。
台风夜里,风雨呼啸,在夜巡的路上,周边的树木被风刮得“嗖嗖”作响。“大家小心!”郑忠明话音刚落,瞬间一株偌大的银杏树就倒在了路中央。“这树龄可是有五六十年了啊,没想到也被大风刮倒了。”他一边感到惋惜一边召集小分队成员迅速清理。这个夜里南充村3棵大树,60余株小树和300亩毛竹被台风摧毁,损失惨重。
由于雨水越来越大,对村里的公共设施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村里的窨井盖开始不断有污水冒出来,见此情景,郑忠明叫上应急小分队队员,带上工具对全村的窨井盖进行了疏通。由于树枝、塑料袋等各种废弃物将污水管道堵住了,队员们就一个个将窨井盖打开,对垃圾进行清理疏通,经过抢修,污水外冒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台风登陆前后,郑忠明和小分队在村里转了4圈。而进村的主干道是他最关心的地方,郑忠明专门安排3名村干部值守,一旦有情况就报告。狂风吹来,道路边不断有竹子倒伏,郑忠明就和村干部一起砍伐竹子:“一定要确保道路畅通,才能在突发情况足够应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