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不是目的,关键要化解矛盾。近日,嵊州市人民法院和市公安局联合设立“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敦促更多的“老赖”履行义务,化解民事纠纷。
据悉,按照工作室的工作流程,在法院对“老赖”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后,拘留所选派有经验的管教民警作为执行帮教员,在24小时内对被司法拘留人开展针对性谈话,通过教育引导和情感关怀,促使被拘留人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协议,并及时向法院工作人员反馈,促进矛盾纠纷早日化解。
嵊州市民章先生借给王某20万元,由朱某和娄某作担保,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但后来王某未按约归还借款与支付利息。章先生便向法院起诉王某及担保人朱某和娄某。2016年10月14日,嵊州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王某归还章先生本金20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朱某和娄某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官司赢了,但章先生却一直未能要到借款,甚至因3名被告失去踪迹,法院也难以执行。
今年10月1日,章先生在嵊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发现了娄某,立即报警。当天,嵊州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调解,娄某的母亲提出先还3万元,其余的再想办法,但被章先生拒绝,他希望娄某能先还10万元。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调解失败,娄某也被依法司法拘留。
“虽然未能调解成功,但看得出娄某家属是有还钱意愿的,如果再对双方进一步做做工作,说不定会取得成效。”负责办理此案的执行局干警张锴认为,对娄某进行司法拘留只是暂时采取的一个措施。10月2日,张锴与嵊州市拘留所执行帮教员把章先生和娄某约进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再次进行调解。张锴劝解章先生,娄某愿意还钱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但他家一下子拿不出10万元也是事实,是否先还5万,剩下的再约定还款方式。眼看章先生有所松口,执行员和帮教员趁热打铁做娄某及其家属工作:“担保了就得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这是法律规定的,无法逃避。”最后,在调解人员的提议下,双方拟定了一个还款方案,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娄某的司法拘留也提前解除。
记者从嵊州市法院获悉,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近期已化解了数起类似的债务纠纷案件。嵊州市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王健民认为,这个工作室是法院和公安机关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的创新之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