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用马克笔留下即将消失的古村 有没有意义
2020年05月24日 10:25:3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徐洁

  浙江在线5月24日讯 “五一”小长假过后,画家夏克梁发来23张手绘照片。

  说它手绘照片,因为跟实景太像了。

  画中的栖凫(qī fú)村,是绍兴城南一个即将搬迁的“古董村”,至今还留存着古老的台门、独特的“三接桥”、巴洛克风格的欧式建筑,以及水闸、老井、特色民居等。

  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半个多月前,本报记者去了一趟栖凫村,找到了当地调研拆迁的相关部门。

  夏克梁看到这篇报道后,也坐不住了,急急地叫上了队员们,专程赶去。

  尽管当地对历史遗存的保护非常重视,但村子终究是不能像以前一模一样保留下来,这就是夏克梁来此地的目的——记者用笔写文章,他用笔作画。都是记录者,只是载体不同。

  看到本报报道绍兴栖凫村即将保护性拆迁,一位画家坐不住了

  用马克笔留下即将消失的古村

  有没有意义

  专程赶去栖凫村

  留下23张手绘图

  “怕是等不到暑假了。”借着“五一”假期,夏克梁一行人就在栖凫村里边走边画,文章开头提到的那23张手绘照片便是成果。

  夏克梁取的景,是徐家老台门一角,也就是徐树兰故居。

  一个村子的搬迁备受关注,主要就是村里出的这位名人——蔡元培是他儿子的伴读,钱玄同是他的孙女婿,钱三强管他叫外曾祖父。除了和这些大V“沾亲带故”,他最大的“业绩”,就是在家乡兴学、藏书,其创办的古越藏书楼普遍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深远影响了古城绍兴的文脉。

  人世沧桑,徐家留在栖凫村的几处遗存,而今都已经破败。徐家老台门是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建筑分南、北两轴线,共四进。在夏克梁的画里,黑色马克笔勾勒出几面断墙,和横七竖八倒在上面的横梁。他没有给画着色。

  他又跟我说起另外一处古宅院,也是清代建筑,是他看到资料里的记载,专程寻去的,“去了两辆车,最终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山坳里找到了。一个木结构的宅院,有大石头砌的围墙,围墙正中有石门台,内有三进,保存得很好,院里的雕饰、刻嵌,古朴雅致,当年一定也是大户人家的宅邸。如今成了民居,住着好几户人家。”他一连给我看了很多图,可见对这个建筑的喜爱。可夏克梁回去没多久,就听说,这座老宅子过火,整个烧掉了。

  “这宅子最早的主人是谁,一个个家族怎样兴盛,又怎样衰落?”他心里的那些问号,可能暂时无解了。

  这些年,写生,出书,他创建的“边走边画”团队似乎一直在和那些消失的村庄抢时间——趁着每年暑假,招募全国各地的艺术工作者,沉浸到一个古村落里写生。

  夏克梁时常翻自己的旧作,却越看越感怀。同一处地方,上次去画,屋子墙角还摞着簸箕、尿桶;下一次去,屋里没人了;再下一次去,只剩一段黄泥墙和几根房梁横七竖八在那里。又或者,老屋变新宅,没有了记忆中的味道。

  边走边画

  MARK将要消失的村落

  其实,夏克梁在艺术界有一个更有名的前缀,是“马克笔绘画先行者”,擅长以马克笔作为绘画工具,描绘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

  夏克梁给我看了很多他的画,它们在他电脑的文件夹里,根据时间、地点分类排列,就像一幅足迹地图——

  2010年前后,他游走在东南亚多国,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

  但从2015年后,他的作画半径则集中在浙江省内,四明山、新昌、松阳、嵊州,还有他的故乡,温州文成。

  通常人都是越走越远,你怎么返璞归真啦?我笑问他。

  “我们一直在关注远方的美景,却习惯性忽视身边的诗情画意。而身边的才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随着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推进,那些他曾经关注过的村庄村落,也渐渐变了模样。包括他的家乡,文成县珊溪镇,如今每一次回去,都离他记忆里的样子更远一点: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整洁了,但原来整片的民居老房子,就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十来幢,街边再找不到弹棉花店、药铺、铁匠铺……

  这让潜伏在他心底的心彻底苏醒了。所以他中断了穿越世界的旅行,开始用马克笔记录身边。

  马克笔的英语名为“MARK”,本来就是记录之意。也就是从2015年起,夏克梁开始做这个叫做“边走边画”的艺术项目。

  不仅仅是记录

  要让古村住进人心里

  收到画后,我回消息给他,告知的栖凫村保护的进展:“当地调研组讨论过了,确定保护的有两座文保单位的桥,徐家的老宅、洋房等几处民居,会进行修缮。另外有几处破损严重的民居,也会把一些老的建筑构件进行收储保存。”

  是个好消息。他说。

  这些年他到过很多地方,能感受到,人们保护古村落的意识是越来越强了,可碰上的现实难题也不少。

  毕竟,建筑不只是艺术,它是给人用的。

  “很多地方制定了老屋保护计划,房子是修好了,可如果没人住进去,没人好好地利用,依然起不到效果。”

  所以近几年,“边走变画”除了画,也在拓展外延,“当初想法很纯粹,就是想召集一帮爱画画的人一起去画民居,后来发现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记录,我们给村里的孩子送画具,教他们画画,也许就会在一个小孩子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夏克梁告诉我。

  也许,因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很多年久失修、不能居住的老房子终将离开,但它是一个村庄与历史、自然、社会各种关系的凝结点。它的起始缘由、兴盛与废弃,都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

  “如果通过我们的画,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更多地去关注古村落背后的那些故事,和离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就够了。” 夏克梁这样说。

  图一:

  张书山 绘

  图二:

  宁宇航 绘

  图三~图五:

  向俊 绘

标签: 横七竖八;古村落;记录;民居 责任编辑: 车轶婳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用马克笔留下即将消失的古村 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