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差、惩戒措施起效慢等一直是破解执行难过程中的难点。日前,诸暨市人民法院通过数字化改革,正式启动执行领域全流程数字协同平台,推动执行工作实现整体智治,助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据了解,该数字协同平台是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司法拍卖智慧协同平台进行迭代升级,并联合诸暨市各职能部门搭建的。平台横向联通全诸暨市各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全市23个镇乡街道492个村社,与基层治理四平台互联互通,通过实现各部门信息的线上汇总交互和事项的集约处置,形成“信息联审”“联合惩戒”和“事项协助”3大模块。
陈某向周某借了18.5万元迟迟未还,于是近日周某向诸暨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按照往常流程,前后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而在执行领域全流程数字协同平台启用后,法院在执行立案审查期间即可对其进行联网查询,10秒钟后,关于陈某身份、财产等131项信息逐一显示反馈。“信息联审下,我们了解到陈某为我市某单位公务员,便立即向其人事主管部门发送《协助敦促履行函》。”诸暨市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杨敏说,收到函后的第2天,陈某的人事主管部门领导即对其进行约谈,陈某当天就来到法院,达成执行和解,承诺每月还款3000元。
此外,当地还制定出台《关于对被执行人实施分类分级和联合惩戒的若干意见(试行)》,根据联审后被执行人的身份属性、履行意愿及失信行为情节轻重等,将其进行分类,精准推送给联合惩戒部门,采取严厉性逐步“加码”的三级惩戒措施。
据统计,在平台试运行期间,法院共发起信息联审574次,事项协助661件,通过联审摸排出5名特殊主体,已定向推送给职能部门并发起预惩戒措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