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徐子渊 张玮洋)一张红榜、一张黑榜、一张进步榜。今年这3张榜单,仙居横溪镇俞店村都曾“榜上有名”,可这心情完全不一样。
作为典型的集镇区老村,俞店村之前村容村貌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环境卫生不达标,我们上了黑榜。看到结果的那一刻,真的脸红。”在村两委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日友当众表态:一定要改变俞店村脏乱差的旧面貌。连续21天,在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绿衣天使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俞店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里还将环境整治纳入每月主题党日志愿活动,建立了长效机制。
仙居县官路镇画梅村新貌
在接下来的考评中,俞店村依旧榜上有名,只是出现的地方是红榜和进步榜,成了别村学习的榜样。3张榜单,让俞店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也激发了仙居乡村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仙居县以“头雁领航·村村竞赛”工作为抓手,围绕“比集体经济、创富裕村;比综合治理、创平安村;比人居环境、创宜居村;比新风指数、创文明村;比组织建设、创先锋村;比规范履职、创清廉村”开展“六比六创”工作,引导基层党员干群在擂台比拼中晒成绩、显身手,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效能、村庄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清廉村居建设“六个大提升”,展示新一届村社班子干事创业新形象新作为。
“点点美”变“处处美”
景东村是仙居县田市镇最南端的一个村,位于“华东香格里拉”公盂山脚下,是省内外游客、驴友登公盂岩的必经之地。因此,景东村的发展就未离开“风景”二字。
第一步,就是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着手,释放农村发展活力。门前屋后、服务中心、闲置老房……景东村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清理、修缮、改建。“乡村环境的改变是个持续的过程,人们每次来总能看见我们村的新变化,不变的就是家门口整洁、村道路干净。”村书记柯茂连表示,有了好的村容村貌,他们有了更大的发展目标——让村里的游客多起来,经济富起来。
为更好地挖掘自然、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个性,突出“农、文、旅”有机融合发展,景东村一方面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聚焦乡村研学、中草药种植科研、民宿经济、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在2017年12月成立全县首个村级乡贤联谊分会,发动景东村在外乡贤,以他们的能力带动老家发展。
寻资金、引项目、促发展,景东村的发展之路走得格外顺利。“发展方向准确是一方面,团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起发展的秘密,柯茂连说:“不是我自夸,我们村特别团结。大事小事,大伙坐下聊聊,共同出谋划策,总有解决办法。”
在比人居环境、创宜居村,比新风指数、创文明村工作中,仙居的乡村以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农村公厕服务长效管护提升、村庄治乱美化提升四大行动,串点成片、连片成带,让乡村的“点点美”变为“处处美”。同时,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力度,开展移风易俗陋习专项整治,着力培育乡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生态美”促“产业美”
要说今年最期待的事儿,溪港乡金竹溪村村民吕汝军一家都说是民宿完工开业。吕汝军离家在外经商已有20多年,还从未想过在家就能赚钱。
“2019年回家过年,发现村里盖起整齐的新房,不少村民开民宿、农家乐,在家就把钱赚了。我们也有房子,你看看装修收拾一番,好得很,能在家赚钱总是好事儿。”12月,吕汝军的新房装修即将完工,他希望今年春节能迎来他的第一波客人。
现在的金竹溪村,不仅唤回“游子”,还引来游客,带来产业经济。一辆辆大巴开进村里,村里28家正式营业的民宿,一房难求。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假期比过年还热闹。“从没见过那么多大车,现在我们村也能靠着风景,在自家门口赚钱啦!”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吕明善老人介绍,以前的金竹溪村是“道路烂答答,村庄破落”。
变化从2011年开始,农村指导员和村里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金竹溪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到了2200多万元资金,推动民宿特色村等10多个项目落地。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国家生态文化村、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对于仙居的乡村来说,金竹溪村的发展令人羡慕,但并非不可学习、复制。近年来,仙居县加强村党组织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领导,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推广党建联盟助推集体经济片区组团发展等做法,以村庄经营的理念,持续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拓宽增收渠道,盘活用好各类资源,科学有序推进“飞地”抱团、“两进两回”工作,有力有效提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能力,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
“治理美”向“人文美”
这一日,社区服务综合楼即将进行建设动工前的实地勘察,安洲街道下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苏军在现场记录完情况后,照例去边上的老人公寓走走。80多岁的王奶奶,一见到张苏军就说,“瘦了瘦了”,还要拉着他往家里走。
王奶奶说,现在社区环境好、收入好,都是社区干部一点点为老百姓争取来的。
下园社区的前身是下园村,位于城郊接合部,曾有过的典型表现就是环境脏乱差。早在2002年,村两委就下定决心开始实施新农村改造。改造之初,为了让每一位百姓都能在集体建设中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下园社区的干部就定下这3个规定——村集体资金不外借;不参与村内工程建设;不接受工程承包方的宴请。
这3个规定,为下园社区带来了什么?社区内的居民说,带来了发展。
多年来,下园社区坚持“党建先行、法德相兼、依法治村、以德沐民”的总方针,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如今,社区固定资产已达1.5亿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绿色村庄”“全国民主法治村”等荣誉。
下园社区的发展,就像一个模板,带动着仙居村社建设更为规范。近年来,仙居县坚持和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三化十二制”,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清廉村居治理体系,同时进一步挖掘乡村生态优势、产业价值、市场空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