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轮船局界桩
最近,喜欢研究温州民俗的市民朱铭找到了永川轮船局的界桩和永宁轮船局的界碑,认为这是近代史上温州码头航运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
经过十来年的寻访,朱铭已经在温州市区找到了60多块界碑,包括行业公所、商号、企业用地、私人宅所等,其中大部分保留在原处,有些因拆迁被废弃后,他找了个地方将这些带着历史痕迹的石头保存起来。
界碑可呈现变迁中的城区格局
对从事文物民俗工作的朱铭来说,研究调查界碑是一项业余爱好。他说,界碑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区域划分的功能,除了现在常见的国界、省界、市界、县界界碑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界碑在清朝、民国时期也较为常见。界碑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公所、商号、企业用地、私人宅所等。以界碑为证,可以将变迁中的温州城区格局真实地呈现于人们眼前。
这次发现的永川轮船局界碑重100公斤左右,是他在温州发现建筑界碑中最重的一块。
朱铭查阅资料得知,温州在古代没有浮码头,只有码道,用来停靠舢舨船,大轮船是不能停靠的,到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轮船招商局温州分局在朔门建造了温州港历史上第一座浮码头,时称招商局码头,即后来的朔门一号码头。此后一些民营的航运企业也在温州设立代理机构,如永宁轮船局、宝华轮船局、永川轮船局等。为了使他们所属的轮船有固定的码头停靠,1916年宝华轮船局在新码道岸边建了宝华码头,也就是后来的安澜码头。紧接着,宁波商人所建立的永川轮船局和永宁轮船局联合在化鱼巷江边设立永川码头,因为永川码头的设立,化鱼巷从此更名永川路。至此,由国人自办的民营码头在温州相继建立。
最近发现的永川轮船局的界桩和永宁轮船局的界碑,就是为了和周围的民居做一个区域划分。相比于界碑,界桩设立于建筑拐角,两边分别刻有:永川局西至石板公路为界;永川局南至内河为界,以划定区域。温州界桩目前仅发现两处,一处是永川轮船局,一处在天窗巷勤业染织厂。永川轮船局已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界碑的发现,也能印证温州人以前的生活场景。曾经,很多人都认为温州以前的布业公所在市区墨池坊。有一天朱铭去瓦市巷买菜,偶然间发现了布业公所的界碑,有关方面由此认定布业公所的原址在市区瓦市巷129号,而发现界碑的那幢老房子也因此跻身我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文保部门已采取征集保管措施
现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是行政区划界碑,包括国界、省界、市界、县界等,位于城市墙角的老界碑已经越来越罕见。朱铭说,现在温州市区发现的界碑年代基本上都是清中期以后的,其中,市区沧河巷、朱彭巷、手肘头巷一带就有近10块。
无论是界碑的建筑特色还是背后往事,都是一则动人的故事,已经超出其划界的作用,承载了一个家族一个行业的历史,为一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见证。在寻找界碑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居民自发保护这些界碑。朱铭认为,界碑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将其放回原位,这也是界碑最大的价值。不过,随着旧城改造,能够放回原位的界碑少之又少,很多已经消失不见。
我市文保部门表示,他们已对一些被发现的或者遭破坏的界碑予以征集保管,对它们进行拓片记录,去了解背后的故事,为研究温州城市的发展提供佐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