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让沉睡的石头鲜活起来!温州80后石雕大师另辟蹊径让作品“出圈”
2021年04月07日 09:06:37 来源: 温州商报

  《温存》

  《红动浙南》

  潘金松

  每年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工艺美术馆都是备受瞩目的存在。80后石雕大师潘金松已经连续几年参展,并多次摘得特等奖和金奖。去年带来的石雕作品《勃勃生机》以竹编簸箕为背景,孵化出一窝石雕小鸡,竹石碰撞,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日前,记者联系上了潘金松,他表示正在闭关创作,期待在2021温州文博会上为市民带来全新风格的石雕作品。

  痴醉于石二十余年

  1983年出生于泰顺的潘金松,与石雕的缘分妙不可言。10岁那年,他捡起了手边一块形状杂乱的枯木,用小刀敲敲刻刻,就变化成了一只“手”的模样。18岁时,潘金松思考着工作和读书应该如何抉择?是母亲的一句话,点亮了他的石雕之路。“那些用石头雕出来的海鲜和真的一样,太神奇了!”在参观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成松大师的石雕作品后,母亲啧啧称赞,那一刻,潘金松决定拿起刻刀,做一个手艺人。

  也许是儿时那一次雕刻木头的经历,也许是泰顺石雕文化的耳濡目染,潘金松学起石雕得心应手,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成松后,他更是细心揣摩刀法、风格,重新审视一凿一刀一刻的意义,创作出了《古韵新风》《三圣佛》《天作之缘》等精品。

  与凿刀、石头相伴的二十年里,潘金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雅致又不失生活气息。在潘金松看来,作品展现出来的意韵尤为重要,“石雕线条和色彩得有神韵,这样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开启“传统+现代”新风格

  如今,山水、鸟兽等传统雕刻技艺对于潘金松来说,已经游刃有余。但“不安分”的他还不满足现状。“我喜欢琢磨新事物,也希望让石雕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2020温州文博会上,潘金松带来的石雕作品《勃勃生机》便是“传统+现代”的全新尝试。一笼刚孵出的小鸡在破旧的簸箕上玩耍,生动又有趣。“簸箕在农村里很常见,它寓意着五谷丰登的殷实日子。即使破旧后,依然能成为刚孵出的小鸡福窝。”在潘金松的巧手之下,小鸡的新生让簸箕重新焕发生机,别出心裁的创意令观展市民叹服,并在2020温州文博会期间举办的“快鹿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赛上摘得金奖。

  在此之后,潘金松在动物石雕上也有了新的风格突破,创作出了以猫和老鼠为主题的《温存》。在这件作品中,一猫一鼠共处于一件小小的毛衣上,它们不再是敌对关系,而是一派和谐的玩闹伙伴,象征着现在人们幸福生活的景象,底下的红色毛衣载体则是潘金松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我会把它带到2021温州文博会上,和各位工美大师、市民一起交流学习。

  展现石雕文创新魅力

  温州石雕历史悠久,是温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一张金名片,然而,体积大、价格高等特点,让不少人对其望而却步,如何对石雕这门艺术进行探索延伸,是潘金松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每次参加温州文博会,我都会到各个展位交流取经,发现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去年下旬,潘金松开始试水石雕文创,设计了以毛泽东诗词、泰顺廊桥为主题的印章、桌面摆台等物件,并将中国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写意风格融入创作之中,让作品更立体,画面更飘逸。“目前售出了100多件,还有几位客人要再次购买。”

  让潘金松印象最深刻的一块印章是用“残缺”的石头制成,“这个印章在加热上蜡过程中,顶端有一道横贯直下的裂痕,很难挽救”。潘金松说,正当他想要放弃时,陆游退居家乡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涌入了脑海,于是他突发奇想,用铜锔将几乎断裂的印石牢牢扣住,取名《铁马冰河入梦来》,赋予这件文创作品特殊的含义。

  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潘金松正在加紧制作《红动浙南》石雕作品,期待为祖国和家乡献礼。“我特地选了泰顺三彩石来创作,红色部分为背景,黑色木制老房子代表着中共浙南特委(温州市委前身)旧址,红色线条象征山峦和旗帜紧紧包围小屋,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和精神引领,希望能尽快完工,带去温州文博会现场给大家不同的视觉体验。”

标签: 金松;石雕;温州;石雕作品;簸箕;小鸡;风格;文博会;创作;大师 责任编辑: 冯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wznews/202104/W020210407327959996083.jpg

让沉睡的石头鲜活起来!温州80后石雕大师另辟蹊径让作品“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