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琳子)在这里,好像什么事情都是“反着来”的。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屋外热浪蒸腾,这里却冰冷刺骨;
子夜时分,月明星稀,城市沉沉地睡去,这里却迎来最热闹的时候。
这个神奇的地方,离大海还有几公里远,却“养”着不计其数的鱼虾蟹;没有一点烟火气,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餐桌。
这里就是浙南闽北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温州市现代冷链物流中心。这个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市场,每天有100多吨冰鲜、活鲜水产运往温州以及丽水、台州等地。
“乓乓!”查验完最后一辆冷链车,物流中心总经理庄盛宏拍了拍车门,示意司机可以出发了。一直目送货车融进茫茫夜色,庄盛宏低头看了看表:凌晨2时26分。他放心了,不算太晚,今天一大早,“老饕”们就能在超市、农贸市场,见到自己的“心头好”了。
车都送走了,庄盛宏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抓紧完成这一天的最后一项任务——工作日志。而我们,在跟随了庄盛宏一整晚后,此刻也终于有时间,梳理和回味这一夜遇到的人和故事。
晚上9时 售卖中心
在这里做经营,
要练就耳听八方一心多用的技能
“你们的一天,是从白天忙到晚上,我们不一样,从晚上忙到天亮。”不久前的一个晚上,9时左右,我们刚到物流中心,庄盛宏就迎了上来。
走进物流中心一看,还真的是这样。夜幕下,物流中心的停车场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只留下往来送货的通道。逆着推车来的方向,我们挤进了一栋灰蓝色的6层楼房。
“这栋楼就是我们的‘超级冷库’,单层高5.2米、容量8.8万吨。普通家用双门冰箱容量大约450升,我们这个大冰箱相当于60万个双门冰箱……”
听着庄盛宏的介绍,我们不禁打了个寒颤。走进一楼的售卖中心,眼前是一个“宽敞版”的农贸市场,每个商家的摊位面积都有上百平方米,摊位上几乎没有陈列冻品,但依旧挡不住采购人的热情。“为了防止化冻,只有采购商确定要货了,商家才会把冻品从冷库里运出来。” 庄盛宏告诉我们,“今年东海的休渔期从5月1日开始,鲳鱼、水潺、虾蛄、梭子蟹等一大批海鲜禁止捕捞,这意味着新鲜水产销售进入淡季,也意味着冷冻水产销售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4指宽带鱼有没有?”“红膏梭子蟹取些给我看看?”“银鲳鱼今天什么价?”……在小华海产经销公司的摊位前,询价声、订货声,不绝于耳。
“我是冷冻水产销售商,禁渔期这几个月生意好得很!”负责人郑源泉一边拿便笺记录客户的订单,一边招呼着我们。他家的冷冻水产生意在市场里是响当当的,生意好的年份,仅禁渔期的营业额就超过1500万元。经营了30多年,郑源泉早就练就了耳听八方、一心多用的技能。话刚说完,他就拿起电话,安排取货配送。
我们才观察了10多分钟,现场已经下单了10多件水产,重量算起来近50公斤。不过这样的订单量对冷冻水产批发来说只是“毛毛雨”。郑源泉向我们展示了出货单,原来他和现场采购商谈话间隙,又接下了几位老顾客的电话订单。现在,从他的低温冷库里已经出了一整车水产了。
即使是这样的销量,郑源泉对这天的买卖仍不太满意。“还得再接再厉。”他一边自我鼓励,一边打开两箱冰冻带鱼向我们展示。只见箱里露出10多条肥硕的舟山本地带鱼,虽然一条条都裹着银白色的冰衣,但仍旧能从鼓胀饱满的鱼鳃、清澈透明的鱼眼中,看出“鲜嫩”样子。“我们用专门的速冻技术保鲜,味道和新鲜的只差了一点点,但价格只有新鲜的一半。3两规格的80元一件(10斤),半斤规格的200元一件(10斤)。你们猜哪种卖得好?”郑源泉的发问,难倒了我们。
“今年的冷冻水产销售和往年有挺大区别的。原来热卖的大尺寸海鲜销量下降,普通海鲜热销。”郑源泉笑着说,“现在还可以挑海鲜的大小,三四年前可是只要有货就一抢而空,跟直播秒杀似的。”
深夜11时 冷库核心区
尽管穿着棉服,
冷气还是顺着裤腿往上钻
其实,刚进“超级冷库”大楼时,我们已经做好了受冻的准备。从冷库售卖中心上楼进入冷库核心区的那一刻,“冷酷”的考验便开始了。
深夜的楼道,只有我们几人的脚步声在回荡。一条双车道宽的走廊上,一字停着运货用的铲车、拣货用的推车和一筐棉服。大楼主体每隔五六米就有一扇银色金属对开移门,移门里面就是一个个商业仓。正对着门两三米的距离,一排垂下的粗麻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不会是用来吊装货物的吧?”“应该换根金属链条更耐用。”还没等庄盛宏开口,我们已经议论开了。“这其实是开启冷库门的绳子。办法虽土,但很好用。”庄盛宏解释道,其实冷库大门有特设的启动装置,但因为贴着墙安装,开铲车的师傅进出冷库使用起来不方便。一天开关大门不下几十次,换上麻绳这个小机关能为师傅们省下大把时间和精力。
我们来到2号冷库时,现场管理员马帅已经穿好了一身棉服,让我们也抓紧换上。马帅每天的上班时间是晚上8时至第二天凌晨2时,在他管理的班组里有15名总拣和分拣员,他的任务是做好协调和保障,让客户订单准时准确地被“拣”出,并按照要求发往常温仓。夏夜,捂着这么厚实的装备,没一会儿我们就有点胸闷了。“负责冷库拣货的人员,除了这身行头还要增加帽子、手套、棉鞋,因为一天有六七个小时需要在零下18℃的冷库中工作,能多捂住一点就多一份保障。”马帅说。
“要出发咯!”马帅抬高了声音,拉下了粗麻绳。整个走廊传来了一声轰鸣,紧接着是轰隆隆的机器作业声。冷库门打开时,我们一下被罩进了白茫茫的薄雾中。过了几秒,眼前才重新清晰起来。
只见水产装在纸箱子里,一层层叠起,一堆大约有四五十箱,在这个仓库里这样以“堆”计算的冻品大约有上百个。“禁渔期间,大家吃到的禁捕水产就来自这里。”庄盛宏说,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禁渔期,从冷库会运送出2000多吨水产、4000多吨调理食品。
在零下18℃的低温环境里,尽管穿着棉服,冷气还是顺着裤腿往上钻,很快,我们就冻得微微发抖了。厚厚的棉服也让我们的行动很是不便,看马帅和他的同事们熟练地查看订单,挑选搬移货品,我们吃力地挪动身体,也想帮个忙。谁知刚一伸手,就被制止了:“箱子表面太冷,你的手会‘黏’在箱子上。”
在冷库里仅仅待了几分钟后,我们就回到了室外,感受到一阵温暖之余,还有些头晕。长期在低温中作业已经不易,加上又需要夜里分拣,更是双重挑战。庄盛宏在这里已经工作了5个年头,他感慨说:“特别是夏天,内外温差超过50℃,频繁进出冷库,对人的身体和意志都是很大的考验。”
凌晨2时 “高温仓”
一套分拣流程,
一晚上得重复上百次
见我们一时难以适应巨大的温差,庄盛宏提出带我们去“高温仓”转转:“冷库总拣出的货物都会送到那里完成分拣,再送往下单的客户手中。那边温度高,能帮你们适应温差。”
不同于冷库核心区的冷清,“高温仓”外排满了来取包裹的分拣员,人手一辆推车和一部分拣扫码机。有些奇怪的是,等待进“高温仓”的他们,也穿着棉衣。“如果把冷库核心区理解为冰箱的冷冻区,那‘高温仓’就是冰箱的冷藏区,温度在0℃至4℃。”一位分拣员说着,随我们进了仓。
我们看到,这里的地面被划分成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摆着盛物品的大筐,格子前还贴着一张写有区域数字和条形码的牌子,包括发货的目的地等。几十个地区条形码,要一眼找到需要派件的区域可不是件容易事。不止如此,这里温度虽然比冷库核心区高,但湿度大,走起来有些滑。
分拣员一边提醒我们要小心慢走,一边转身便推着分拣车分起货来。对货单、找货品、装筐、扫码确认分拣完毕,每一单货都要经过这样的分拣流程。我们尝试着也拣一回货,结果还没从一车货物中找到货品,分拣员就已经完成了整个流程。这样的流程,他们一晚上得重复上百次。
这一头分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另一头冷链车司机罗兵已经在等候了。前一段,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冻鲜品市场—大南门市场夜间集配专线刚刚开通,罗兵一到揽货点就被冻鲜品商家们围了个严实。“发多少重量的货物都免费吗?”“能保证送到还新鲜吗?”“怎么联系下单呢?”……
“现代冷链和顺丰冷链合作,快递员上门取货,免费送货,不论重量,装满一车就发车。冷链车能保证冷藏保鲜,不用担心。”不等罗兵一一解答完,就有商户转头回商铺理货去了。做贝壳生意的刘先生告诉我们,过去找普通送货车,都论重量寄件,遇上夏季生蚝、过年花蛤大卖的季节,一夜的运费都要上百元。做海参生意的陈女士也立即包好一件发泡海参约了寄件,“想试试这项服务到底好不好。”
其实,干这一行,罗兵还是个“新手”。他刚从日间货车司机转岗到夜间集配专线。我们刚见到罗兵的时候,他正趴在方向盘上小憩。罗兵告诉我们,自己正在努力适应夜间工作,“一到晚上,就容易犯困。为了保证安全,人少的时候,我就赶紧打个盹,不过最近已经好多了,‘时差’正在慢慢调过来。”
“时差”不仅仅造成“犯困”。庄盛宏说,长期的夜班,让自己都快成了“孤家寡人”。晚上朋友聚餐,几乎不会想到叫上他,“因为知道我肯定没空。”而最让庄盛宏遗憾的是,长期的夜班,让他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去年“抗疫”的经历。去年初,保障市民的“菜篮子”,成了庄盛宏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
从2020年1月22日到2月13日,庄盛宏每天夜以继日地在市场和冷库之间奋战。累了就在办公室里打个盹,醒了又开始忙碌。直到温州菜篮子集团党委向庄盛宏和同事们发出了“强制休息通知单”,他才不情愿地暂时放下工作,回家休息。
转眼已经过了凌晨2时,庄盛宏和罗兵翻了翻下单记录,5单,共计10件。“至少可以省下好几趟私家车运送。”庄盛宏测算过,大南门农贸市场一个目的地,每夜的订单货物重量就超过15吨,如果集体配送,不仅能为商户节省下一大笔配送费,还能优化中心管理。
发车时间就要到了,罗兵仔细做着发车前最后的检查。往返送件点,完成派送需要3个多小时,待罗兵再回到中心,估计天已大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