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华炜 文/摄)“你从城院南校区的南门进来,走过保安亭直接右转,笔直往前走,一两分钟就能看到铁栅栏围起来的区域,我新店就在铁栅栏里面。”
中午时分,36岁的李岩用头夹着手机,手上丝毫没有停歇,选肉加生菜剁碎,切开饼皮熟练地塞进馅料,浇上小半勺汤汁,装袋递给排着队的食客。
18年前,他推着一辆小车卖着肉夹馍,在诞生不久的浙大城市学院门口扎下根来,渐渐成了这里的地标之一。
那么多年,他守着一家小店,在他看来,这里只是他为生活而奋斗的原点而已。
切肿了手,站麻了脚
他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支点
因为五一小长假,城院里的学生似乎比以往少了一些,但李岩的店铺门口,依然有着不错的人气。
给李岩打来电话的,是他的一名老客,虽然店面换了新地方,但依旧有许多人,愿意为了这口不变的味道,特意多方打听找寻过来。
对李岩来说,这份认同,让他自己的职业多了一份自豪,也对扎根十多年的杭州,多了一份家的感觉。
2000年,李岩和家人一起从安徽老家来到杭州,手推车装着肉夹馍的各种食材,希望能在杭州站稳脚跟的李岩,开始在舟山东路边摆起了路边摊。
“当时我做的是老家的肉夹馍偏咸偏辣,口味比较重。”李岩说,江浙一带平时吃得偏清淡,并不是很能接受。
怎么办?李岩开始挨个向前来买馍的学生了解口味,改良开发口味偏清淡的馍,对瘦肉肥肉的比例进行调整。
李岩回忆起当初推着平板车的日子,摇摇头笑了起来:“那时候真是风雨兼程啊,一站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到家里,脚都是麻的,切肉的手都是肿的。那时候没有店面,大雨滂沱的时候也出摊,我就想着让大家都记得校门口有我的摊子。”
朴素的愿望、扎实的坚守,终于让他的肉夹馍慢慢有了回头客。但好景不长,随着城市管理力度的增加,李岩手推车在路边临时摆摊的模式,不能继续了。在无奈休业的一两个月里,李岩寻找店铺接连碰壁,就在绝望之际,城院南门外有一家店铺要转让,李岩果断拿了下来,这家店铺,正是附近的学生和杭城的吃货们后来熟悉的那个店面。
希望能把女儿接到杭州来
这么拼只为“更好地活着”
“再见舟东!再见青春!所有的故事都在馍里,在此祝福和感谢这生能够相遇相识的所有人。”这是去年3月31日,李岩发的一条朋友圈。
因为城市的发展,与舟山东路的告别,终于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当天下午,我和家人把店里面的所有东西一件件地搬出来。”李岩站在店铺前,“五味杂陈,对这家店,对附近的学生,对舟山东路,有太多的感情了。”
好在,离别后的再次重逢,并没有让大家等待太久。
去年9月22日晚上8点多,李岩发了一条朋友圈,宣布新店将于次日在城院南校区内再次与大家见面。平时不怎么玩社交软件的李岩,依然记得发完这条朋友圈后,留言回复的提示数字不断地攀升。
和以往的十多年一样,李岩依旧一早开始准备食材,不大的店铺主卖肉夹馍和凉皮凉粉,中午11点左右,前来购买的学生逐渐开始排起了队伍。
在众多的食客中,有刚念大一就已被“圈粉”的新客;有从进校一直肉夹馍即将毕业的大四“前辈”;还有不乏一路从校外找来的老客。
采访临近结束时,李岩告诉我,自己的奋斗不是为了太高远的理想,只是简单地想要——更好地活着。接下来,李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在老家读小学的女儿接到杭州来,能在杭州有一个家。“待了快20年,杭州已经是我第二个家了,我也很喜欢杭州,喜欢每天和这么多有朝气的大学生们打交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