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史晓琴:十年日记述“网”情
2018年12月10日 08:26:37 来源: 浙江在线 李阳阳 林上军

  史晓琴,现任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公前居委会书记、主任。2004年,她成为居委会工作人员,是普陀首批网格员之一,先后荣获“十佳巾帼网格联络员”、“优秀巾帼网格联络员”、普陀区工会先进工作者、普陀区优秀共产党员、舟山市优秀妇联干部等荣誉称号。

  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阳阳 林上军)一汪碧海,一片桃林,一滩金沙,这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主人公黄蓉的故乡,也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岛。48岁的史晓琴走遍了桃花岛的角角落落,不仅因为她是岛上人,更因为她是一名网格员。

  一个平常的下午,穿大街过小巷,史晓琴夹着笔记本走进了镇上一家小超市。“史书记来啦,快坐!”店老板小张像老朋友一样迎了上来。一年前,小张被判回社区矫正,一度非常沮丧,史晓琴了解情况后,帮他重振信心,开始了新生活。“当网格员就是要多走多看多聊,跟群众打成一片,大家就把你当自己人,有了信任,工作干起来也更有劲。”史晓琴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原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情况,迫切需要各级组织提高治理和服务水平。普陀区先后尝试了“民情恳谈会”、“民情巴士”、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举措,直到2007年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诞生。

  史晓琴就是第一批网格员,她用脚丈量、用心服务、用笔见证,累积了10多本民情日记。于她而言,每一页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本都是一“网”情深。

  从“坐班”到“扫街”

  小“网格”成海岛新鲜词

  2018年,史晓琴(左一)走访社区老人。 拍友 邢学火 摄

  2004年,34岁的史晓琴通过公开考试,成为桃花镇公前居委会的一名社工。在史晓琴的记忆中,那时的居民需求不多,找上门来的更少,有时候工作笔记一周也用不完一面纸。

  当时的史晓琴不曾想到,不是居民没需求,而是习惯“坐班”的她不知道、不了解。随着改革深化、社会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实行精细化管理已迫在眉睫。舟山市开始探索在普陀桃花镇先试先改。

  史晓琴2007年工作笔记的尾页,一整面上只有两个字——“网格”,边上还用铅笔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2007年底的一天,桃花镇政府召集全体村社干部召开工作部署大会,时任公前居委会主任的史晓琴第一次听说了“网格化管理”。“渔岛上长大的人对(鱼)网格是不陌生的,但把网格用到社区工作中倒是觉得新鲜。当时就觉得居委会工作都还顺顺利利的,也没有完全听懂‘网格’用意。”史晓琴回忆说。

  会后,一个全新的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海岛开始实施。桃花镇被划分成40个单元网格,所有居民都被一一“定位”到单元“网格”中,每个“网格”配备一支服务团队。史晓琴被任命为第5网格长,网格内有190户人家要熟悉和服务,这在当时是个大挑战,必须得跨出办公室,挨家挨户去“扫街”。

  有一次,史晓琴带着社工去“网格”里收医疗保险费,一位村民举着几十元钱对她说:“平时看不到,收钱挺积极!”这句话对史晓琴触动很大,她渐渐理解了“网格”的用意,一定要走到群众中去。

  2008年8月,舟山全市推进“网格化管理”,次年8月全省推广这一改革做法。不久,中央提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史晓琴倍感网格员责任重大,“扫街”成了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工作时间没空就利用傍晚和周末。为了防止“走马观花”,史晓琴还在笔记本上总结出了“扫街7字诀”:看、听、送、查、解、记、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搜集到的线索、居民反映的问题,不能当场解决的,汇总后再由专人跟踪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网格’的意义。”史晓琴说。

  从“线下”到“线上”

  小“网格”安上智慧大脑

  2016年6月,史晓琴(右一)走访外来流动人口。

  在史晓琴办公桌玻璃板下,保留着一张名片大小的白色小卡片,正面红色心形上印有3个大字“联系卡”,下面一行小字:“您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需要什么信息?请联系我们!”这是桃花镇试点“网格”工作时统一印制的,为的就是方便有需要的居民可以随时联系“网格员”。

  下水道不通,路灯不亮,楼上有噪音,生病要救助……“联系卡”越发越多,笔记本也越记越厚,需要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因为有些问题也是新问题,我信息不一定掌握,不能现场就找到解决办法,这时候我只能先记在笔记本上,回到办公室再查。”史晓琴常常恨不得把电脑背在身上。

  2011年,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APP上线,史晓琴如获至宝,在这里包含她所需要的信息采集、人员管理、事件处理、应急指挥、民情互动等基本模块信息。从一支笔到一部手机,数据信息源源不断地将人、地、物等要素集中到“网格”方寸之间,同时也赋予了网格员新智慧、新能量。“之前在走访中遇到棘手问题,常常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有时一天下来奔走协调嗓子都哑了,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现在,我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查询和交办了。”史晓琴说,“网格员”是幸福的,只要用心去帮助百姓就能获得认可,信息管理系统让她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史阿姨,我要结婚了!”微信上报喜的是小伙子张家栋。10年前,史晓琴在“网格”走访时遇到了张家栋,父母早逝的他和爷爷相依为命,史晓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为他申请补助;10年后张家栋医学硕士毕业,现在杭州一家大医院工作。“我很幸运遇到史阿姨,她从第一次跨进我们家,就从未失去联系过,三天两头来看我们,给了我信心,她是我一辈子的恩人。”张家栋说。

  从“独唱”到“合唱”

  小“网格”织出幸福大网

  “人在网上走,事在网上办,把问题隐患消灭在全科‘网格’内。”这段话出现在史晓琴2017年的笔记本中,而她所在辖区当时已连续3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集体上访事件和其他安全事故。

  让史晓琴如此有底气的是,这一年全省开始推广“全科网格”建设。新的网格真正体现了“全科”,环保、安监、消防等数十个网格体系被统一纳入一张网,统筹职能、力量、资源和经费,打破了部门壁垒,增强了综合治理能力。

  有一次,史晓琴在走访时发现,桃花边防派出所新建办证大厅外侧路面有两处面积较大的坑洼洞,调查发现施工方已经撤离海岛。过去,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居委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现在史晓琴把情况上报到“平安通”信息平台,对应的职能部门很快联系上了施工单位,最后经协商由施工单位出钱修补。

  十年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从普陀一域走向了全省、全国,史晓琴也用汗水换来了“十佳巾帼网格联络员”“优秀巾帼网格联络员”等荣誉称号。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2018年,桃花镇对网格布局再升级,全镇重新划分为9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下面再分3个小网格,史晓琴有了一个新身份——“网格长兼网格党小组长”。黄钰锦是史晓琴的徒弟,现在是专职全科网格员,和“史晓琴们”一样用脚丈量这个小岛,服务群众。

  一本本民情日记,是史晓琴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领域改革惠民的缩影。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史晓琴每每翻阅,总是感慨万千,“网格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越织越密,越织越广,老百姓获得感越来越真切,日子过得越来越平安幸福,我们网格服务的改革也会一直走下去。”

  “网格”里溢满幸福

  记者 李阳阳

  “网格管理好不好?”记者问了桃花岛上很多人,大家都竖起大拇指:靠谱、实在、点赞!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治理领域的每一项改革都是因问题而生、为问题而来。

  解决问题是“网格”的根本目的。围绕居民的具体需求,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桃花镇公前居委会,邻里纠纷有人调解、生活困难有人反映、安全隐患有人举报,史晓琴就是奔着190户人家的家长里短而来,叫得应,靠谱!

  取得实效是“网格”的基本要求。“药物”好不好,关键看疗效,居民需要好的态度,但更要好的结果:渗水问题解决了,房子修好了,马路的坑洞补上了,隐患消除了,医保的手续办好了,看病不愁了……网格员的工作不来虚的,群众“有事就找他们”,实在!

  人民满意是“网格”的评价标准。基层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是就事论事,得看居民的“脸色”: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史晓琴用10年结交了190户朋友,大家视她为自家人、贴心人,点赞!

  靠谱+实在+点赞=获得感。今天的浙江地图,就是由一个个“网格”组成的大网,居民在这张网中体会到了惠民生、顺民意、解民忧、便民利。亦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未来,改革依然会继续,“网格”还会持续升级,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也会有更大提升。

标签: 网格;桃花镇;普陀区;舟山市;联络员;居委会;海岛;居民;改革开...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