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是省委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新期望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往深里做的具体抓手。在进车间、访农户、走基层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三服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把“真深入、真服务、真解困、真见效”作为根本指向和核心要义,俯下身子听意见、出好点子解难题、找准路子促发展,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让群众收获满满、让基层迸发活力。
在纾困解困中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1月2日,我带着经信、财政、工商联等部门的同志,来到平阳县开展“三服务”活动。走进温州传统产业的代表——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深入生产车间,详询研发设计,畅聊创新发展。在深入交流中,了解到企业在巩固拓展职业装市场份额基础上,正大力拓展校服市场,希望政企联动解决校服市场低端锁定问题,促进校服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希望政府创新培育机制、优化扶持政策,助力更多企业打造“百亿”工业企业。我深有感触,企业诉求折射的正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之道。
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服装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我召集市县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要求职能部门加强精准指导,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品牌营销创新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继续走在前列、引领发展,并要求市县经信部门以此为契机,着力解决校服产业升级难题,培育校服产业知名品牌,促进校服产业转型升级。我还要求属地政府按照经济规律、市场规则,进一步完善好、落实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培育“百亿”工业企业,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在开展“三服务”活动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随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许多新挑战、新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上突出位置,加快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强做大温州经济的家底和基本盘。去年,我们悉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的亲切关怀,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并联动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力推动了“两个健康”在温州先行先试、落地生根。今年,我市“新春第一会”又对“两区”建设进行了再部署,着力破解“两个健康”的难点堵点和创新发展的短板制约,以更加强劲的创新动能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
现在,“两区”建设已全面铺开。我们要把准民营经济发展“定盘星”,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源”,做好民营经济发展“领头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好生态”,凝聚民营经济发展“一条心”,坚持内外联动、市县联动、政企联动、校企联动,着力培育新动力、形成新动能,进一步提升温州产业竞争力,做大温州经济总规模,实现温州发展高质量。尤其要把开展“三服务”活动与“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结合起来,以企业满意为最高追求,聚焦企业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全过程,参照世界银行标准补短板,为企业纾困解困,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让温州市场更好地承载高端要素集聚、服务优秀企业成长。
在强农惠农中带动群众收获满满
泰顺县南浦溪镇,是我新年上班后走访的第一个乡镇。我们一大早从市区出发,行车近3个小时才到南浦溪镇新源村。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三老”人员后,我请来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交流,与大家探讨村里的发展问题。尽管深冬的山村寒气逼人,但简陋的村会议室里气氛热烈,特别是谈到明年底泰顺要通高速公路时,这个偏远山村渴望“弯道超车”的愿望尤为强烈。乡亲们提出了建设农民合作社生产用房、改造提升杨梅种植示范基地等建议,我与部门、县里的同志现场商量,认为符合当地产业振兴方向,逐一认领了帮扶任务、结下了走亲对子。
一路走访中,我欣喜地看到:思路一变天地宽。这些年,泰顺山区的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视察泰顺时提出的“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指示要求,创新实施“生态大搬迁”扶贫模式,实现了下山脱贫、除险安居、生态保护、山区城镇化、基层治理的有机统一,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赢”效果。在南浦溪镇,当地干部群众在零障碍保障文泰段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规划建设了搬迁集聚点,还开辟了一个村的旧村改造走坡地精品民宿的发展路子,期望抢抓圆“高速梦”后的旅游发展井喷期。
泰顺作为温州的生态后花园,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路子,现在插上“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翅膀,必定能翻开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新篇章。我叮嘱当地党委、政府同志,要着眼构筑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带领山区百姓走好高水平全面小康路。尤其要深化“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异地搬迁经验,做好“下山居住、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的文章,全面打开“两山”转换通道,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温州城乡发展存在“高山低谷”问题,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三农”发展的关键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为“五美”新温州建设注入生机活力。要聚焦环境优化,以全市“大花园”的标准来打造“千百工程”升级版,推进美丽温州建设;聚焦产业兴旺,打好项目兴农、科技强农、品牌助农、农旅融合组合拳;聚焦农村改革,打破束缚农村发展的条条框框;聚焦要素下乡,以开放的视野做好资本下乡、人才下乡、服务下乡等文章;聚焦农民增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小康计划,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
在固本强基中实现基层活力迸发
2月8日,我利用春节假期前往瓯海区泽雅镇,开展新春“下基层、走企业、访温商”活动,延伸“三服务”触角。来到泽雅镇唐宅村,看到当地村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依托千年纸山文化,打造文旅融合项目,我感触颇深。我详细了解屏纸制作技艺、文化渊源、项目运营等情况,勉励当地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中融入更多创新元素,把产业做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
多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唐宅村从一个“脏乱差”的小山村蜕变成精致漂亮的传统造纸文化村落。唐宅村这一变化再次证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关键要落实“一切工作到支部”的要求,努力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近年来,温州深入开展“红色领航”系列行动,持续深化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但还没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今年,我们部署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推动“瓯江红”党群服务品牌上升为温州基层党建品牌,力争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建设上形成新经验。最近,响应发展需要、群众期盼,我们又打响了村社规模优化调整攻坚战,着力优化村社规模布局、村社组织结构、基层治理体系和资源配置方式,让基层迸发新的活力。
优化服务无止境。我们要按照省委车俊书记提出的“更实、更细、更精准”要求,把“三服务”更加高效地落到企业、群众、基层急需处,以广大干部的服务温度、破难力度、落实精度,换取企业、群众、基层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作者为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