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15年后再访新中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地
后陈之变
2019年04月13日 07:47:1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4月13日讯 现在到后陈村很方便。

  我们从武义火车北站下高铁,驱车沿武义经济开发区开发大道往西南方向开10余分钟,再往西转到莹乡路,没多久就能看到一幢灰墙黛瓦的三层半办公楼立在路边。

  这里就是后陈。

QQ截图20190413074554.png

  图为后陈村新貌。

  春天的阳光充满暖意,抬头看,办公楼最高处一排“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后陈”的红色大字甚是显眼。作为我国基层治理推进中的一项标杆性创造,2004年6月18日,新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在这里诞生。此后,“后陈经验”从“治村之计”逐步上升为“治国之策”,2010年被写进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7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更是向全国推广这一做法。

  转眼15年,这一制度在不断对外扩展的同时,也雕琢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后陈。

  在蹲点调研的3天里,我们通过比对,看到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到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不过最让我们感受深刻的,还是15年来人的变化。我们寻访与这项制度诞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当事者,听他们讲述这些年来自己和周围人的故事,发现那项当年被“逼”出来的制度创新,而今看来已然水到渠成。

  当年带头上访,他说现在已经放心了

  这次到后陈,张舍南是我们最想见的人之一。

  作为后陈村当选的第一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当年他是各大媒体曝光率最高的人物之一,如今却鲜有露面。

  走在去张舍南家的村道上,一同前往的武义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张家西边紧挨的一处鱼塘,就是15年前导致后陈村矛盾激化的采沙场。

  夜晚的后陈村,格外宁静。谁能想,10多年前这里却深陷一场信任危机。

  当时村里大事小事都由村主职干部说了算,村民根本无从知晓。40亩采沙场承包出去,承包人挖了50多亩都没人管,最后发现竟是村干部收了好处。再加上各种虚高的招待费用,这让大家对2003年村里突然多出来的1900多万元征地款极不放心,不断有人上访,干群关系很紧张。

  2004年6月,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因村务不公开造成的问题,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后陈村探索建立新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试图构建有效的村级权力监督机制。

  一起和村民们上访过的张舍南,高票当选第一任村监委主任。

  刚开始,受到监督的村干部们并不习惯。白天调研时,后陈村所在的武义县白洋街道原纪委书记徐向阳就告诉我们,在讨论制定《村务监督制度》时,对村监委要有财务上的签字权这点,不少人很抵制,“有人吵得喉咙都哑掉了”。

  时任武义县纪委宣教室主任的钟国江也告诉我们,这一制度在后来的推行中也遇到了不小阻力。

  毕竟一触碰到具体利益,就要得罪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张舍南的村监委主任仅仅当了一年多,就在换届中意外落选。

  时隔10多年,在与我们的这次夜聊中,张舍南承认后来对村务“漠不关心”的表现,多少与当时的一些流言蜚语有关。

  “这个制度长成了大树,我很高兴。”当年的荣誉感,其实从未在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心中淡去。他坦言,现在的“不问村务”,其实更大程度上还是相信制度、相信村干部了:“现在他们做每件事都会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哪还需要我们件件关心?”当年放不下的心,现在他已经放下了。 

  亲历制度升级,15年变化他看在眼里

  这份安心,这次调研中我们在每个后陈人脸上都能看到。

  第二天中午,我们穿过村里一幢幢红瓦粉墙的四层新楼,去寻访当年挂牌的老办公楼。2014年,在启用新办公楼后,老楼便被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和晚餐,地点就在新修的前湖公园北边。

  正是吃饭时间,三三两两的老人从村里聚拢过来。我们在食堂后厨见到了第四任村监委主任徐岳祥,如今作为掌勺师傅的他,正穿着围裙给老人们盛饭分菜。

  说起这15年来的变化,在老徐眼里,最多的无疑是老年人的生活变化。

  徐岳祥告诉我们,2004年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后,村里商定每年村集体收入的一半都要分给村民,现在包括老人在内每个村民每年都可以拿到2000多元分红。此外,6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能免费去外地旅游一次。全村人的社保、医保、人身意外保险也都由村里全额代缴。

  如果说检验一项制度好不好的标准之一,是村民们高不高兴、满不满意,那么后陈村无疑给出了肯定答案。

  不过让老徐更加高兴的是,对这项当年把村庄带出信任泥沼的制度创新,后陈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徐岳祥担任村监委主任的那几年,针对有村民反映公开栏上的账目还不够清晰、直观,村监委把账目公开“贴”进了电视里。什么事项,开支多少,经办人是谁,村民们打开数字电视,每张发票都看得清清楚楚。

  而对有人提出的对账目疑问如何进行反馈这个问题,2017年9月,村里还办起了“后陈月报”。每月这张村报出刊后,由村里的党员送到各自的联系户家中,再听取村民意见。这个过程,也是后陈村探索的村监委向党员、村民代表“双述职”,党员向村民反馈党务、村务、财务工作及向党员大会反馈村民意见建议“两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公示变成双向交流,村民参与村务的活跃度自然更高。

  写进村规民约,她想让监督成全民自觉

  多年来,“村务监督”这个概念已经牢牢刻在了后陈人的心上。

  村民把村务监督真当回事。5次村民选举,谁来担任村监委主任总是能引起反复讨论,使得该村15年来没有人能在这个位置上实现过连任。

  不过选上的村监委主任也把监督真当回事。两年前,村妇女主任陈玉球被选为后陈村第六任村监委主任。刚上任不久,她就接到村民反映,说一位村干部值班时让家人顶班,还想照领误工补贴。在核实后她直接把这事给否了。

  我们好奇乡里乡亲的会不会挂不住面子?陈玉球觉得这很自然:这是老早定好的村监委义务,我只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当然,这位全程参与制度诞生、发展的村干部也感叹:许多事情单靠村监委去做远远不够。制度的延续还是要靠村民真正把制度当成一种理念,而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陈玉球也一直努力在往这方面推动。在去年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上,我们就看到其中新增了村两委深化乡村治理机制的责任义务,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具体履职方式,让民主监督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成为全体村民的行动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社会风尚。

  这样的延续正在发生。在村里蹲点的几天里,我们到最年轻的村民代表陈凯平家走访。今年26岁的他,大学毕业后回村开了一家淘宝店。那天我们刚到时,这个穿着一件大红卫衣的年轻人,正捧着手机玩游戏。

  就是这样一个90后,说起村务监督来却非常熟悉。

  “平时都看得到、听得到,很习惯了。”他说,前段时间,他就在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就如何给刚过世的老人和刚出生的小孩分红,说了自己的看法。让陈凯平高兴的是,最后村里通过的方案,和他提出的意见不谋而合。

  从陈凯平家出来,再往东一些就能看到耸立于后陈村村民广场上的一座雕塑。据说,这座建成于5年前的雕塑叫“力量之源”,主体由三根石柱组成,意为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村监委一起,构成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基石。顶部相连就成为一个“人”字,提醒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每天,村里不少年轻人上下班都会从雕塑旁经过。不管他们是否清楚这座雕塑的确切含义,这一制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标签: 村务;制度;村干部;上访;民约;办公楼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