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21日讯 继推出小区文明遛犬区首批两个试点小区——四季青街道的运新花苑一区、笕桥街道曙光之城的文明遛犬区之后,4月20日,杭州又推出了公共遛犬区试点,拱墅、余杭、钱塘新区等三处试点对外开放。
划定遛犬区可以破解原来规定的将遛狗时间限定在19时至次日7时这个一度引起争议的难题。避免了无序遛狗,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小孩子可以远离遛犬区,安全有了保障;不喜欢狗的人也可以避免与狗的直接接触;大家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也是互相监督的一种办法。这种政策上的变化,体现出杭州城市的包容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和主观性。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不管如何,都比陷入扯皮瞻前顾后要积极得多、正面得多。现在很多小区都有比较优越的小区环境,大片的绿地大面积的休闲区域,开辟一块遛犬区应该说条件还是具备的。而小区以外的公共场所,也有不少闲置用地,利用率比较低的绿地,拿出来应对广大养犬市民诉求,也算是物尽其用。
可是这个事能不能得到居民认同,还取决于养狗人怎么谨慎对待自己身上的权利。文明遛犬区,重点还在文明上。虽然划定了专门区域,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块自留地,想怎么遛就怎么遛,该守的规矩一点都不能少,该有的装备一个都不能少。除了遛犬区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装上警示牌以及必要的设施以外,在遛犬区,主人和宠物都得遵守相应的规范。首先,大型犬绳子要牵牢,这是法规规定,必要时狗套要戴上,排泄物也要处理好。设置了遛犬区,狗不免会在一个地方集中起来,就要防止狗与狗之间打闹扯咬,酿成突发事故。
应该说,杭州城管等管理部门对试点是非常冷静理性的,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考虑得也比较全面。比如,公共遛犬区的选址设在闲置场地,不影响市民的休闲和生活;坚持边试点边完善,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开放性是政策制定的一个良好模式。试点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管是小区里的遛犬区,还是公共遛犬区,都需要充分听取意见,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
狗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如果人不讲素质,没有自觉意识,没有对别人权利的尊重,对自己行为的严格约束的话,哪怕用更多的办法给再多的便利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尤其需要养狗人士注意。你在享受了有关政策提供的便利、享受了狗狗与你相伴玩耍的同时,更要清醒地意识到你要付出相应的责任。养狗正如养车一样,你享受了养车、养狗带来的便利或乐趣,也必须为之付出代价或责任。这个责任是,更好地遵守相关法规,而不是为所欲为。一些城市为什么屡屡收紧了对养狗的限制,都不是心血来潮、不负责任的乱作为,而是确实有真正的危害产生,管理部门不积极应对就是不作为,放任狗患的形成就是对人的生命健康权的漠视。
城市管理不应该简单地陷入是与非的争议中,而是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如此就更容易理解管理部门的初衷。如果说开辟溜狗区是疏的话,那些严格的约束就是堵了。疏堵结合,缺一不可,管理到位,大家的自觉意识到位,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就能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理解,反之,也必将引来民意反弹,越收越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