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铆足了劲赶制外销产品订单。 吴元峰拍友王艳 摄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 一位荷兰的园艺师,身背七八把园艺剪刀,好奇地看着身边的华人园艺师:只见他熟练地操作着一把剪刀,那剪刀似乎什么植物都能修剪,他忍不住问:“你这把什么剪刀?”
华人园艺师举起剪刀演示给他看:“这上面有颗螺丝,我可以随意拧,剪粗的树枝,我就拧松一点,剪细的,我再拧紧一些。”
于是,不久后,这把来自中国的镀镍老剪刀在荷兰火了。它,叫张小泉。
近日,有消息称,一些老字号,要组团上市了。其中就包括拥有391年历史的张小泉。
为何选择在此时上市?“随着出海战略的推进,张小泉已经具备了上市的天时地利人和。”昨天,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乾良对记者表示。
去年研发的新品达300多个
剪刀细分到左手剪和右手剪
一把看似普通的剪刀,要经历温度升到1050℃后,急剧降温至-30℃的历炼,是冰与火的交融。
试钢——试铁——拔坯——开槽敲断——打钢……72道工艺,两个老师傅,一天顶多只能做两把,一个月只能做50把。这样的传统工艺,如今你依旧可以在张小泉的生产车间里看到。只不过,如今的张小泉,可不仅仅只有那把剪刀了。
1915年,张小泉近记剪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剪刀远销南洋、欧美。1984年,张小泉陆续停掉了外贸,主做内销。企业一度一年营收不到1亿,处于亏损边缘。随着股份制改造的进行,2013年张小泉重启外贸,2018年销售额达5.5亿。
为什么要出海?“全球视野,本土智慧。”这些年,张小泉公司内部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管理人员,他们频繁往国外跑,取经。出海给他们带来了意外惊喜,海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张小泉的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他们不断挖掘细分市场,比如剪刀还可以分成左手剪和右手剪。
在张小泉工厂的展示区,记者看到,各类刀剪一应俱全。个护类的,厨房用的,园艺类的,送礼的……据夏乾良介绍,目前张小泉已有2000多个产品。单是去年,研发部门就新增了12人,研发了300多个新产品。
去年,张小泉卖出600万把不锈钢剪、150万把服装剪、700万把刀具、200万个小件。这当中有不少海外订单。电商方面,单是天猫平台,张小泉在澳大利亚市场热销的一款套刀(售价约400元人民币),一年就可卖出数万套。
老字号主动求变集体出海
张小泉3年后小目标20亿
2018年1月,张小泉参加了“天猫出海”项目,把自家产品放在天猫全球官方店铺上卖。6月正式入驻,月销售额约七八万,不到一年,每个月销售额达15~20万。截至目前其跨境电商业务销售额已达120万元。
今年,张小泉将继续发力跨境电商业务。根据天猫海外小二的反馈,张小泉今年面向海外销售的产品单品,将从15种拓展到30种。同时,张小泉还加入了东南亚电商lazada的国货平台,目前正在上架布货。
通过出海,张小泉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园艺剪在欧洲卖得最好;非洲人更喜欢服装剪;澳洲人买刀喜欢一口气买6把……
天猫还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张小泉的一般贸易业务。
夏乾良透露,一天,马来西亚的一家超市给他们打来电话,“有很多人去问,有没有张小泉的刀,他们就想来订货。首单定了230多万,上周又有60万的订单。”这些境外超市都保留了“张小泉”的中文logo,“张小泉来自百姓,就要回归百姓。”夏乾良说。
越来越多老字号正在重新崛起。让新国货走近年轻人、走向海外,背后是老字号主动求变。他们开始关注线上渠道,挖掘和洞察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做出了数字化转型和产品创新。
也因此,老字号成为了新的消费亮点。比如上个世纪50年代流行于上海名流圈的护肤品牌百雀羚,在沉寂了半个世纪之后迎来转机,刷屏广告背后,百雀羚销售额超过亿元,并连续多年保持30%的高增长。
最近三四年,老字号出海成为集体行动。走出国门的老字号正在彰显中国制造的魅力。
国内消费者也在反哺品牌。拿张小泉来说,国内园艺剪最近几年每年的销售增速均达到44%以上,不锈钢杂件(汤勺、铲勺等,去年售出40多万)、酒店厨房用品、个护美容类等细分品类呈爆炸式增长。
“3年以后,我们的小目标是20亿。”夏乾良笑着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