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衢州海创园。(资料照片)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7月26日讯(记者 袁华明)山海协作工程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是新时代深化“八八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山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浙江启动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新一轮山海协作该怎么干?
创新机制
营造更优环境
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加快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要打破常规创新机制。
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造血与输血功能共同增进,2012年起,我省推动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共建平台。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山海协作共建平台46个,已成为浙西南山区对外开放的窗口、项目孵化的摇篮、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成果转化的桥梁。
衢州干部徐东,现在上班的地方是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衢州海创园,前几年他曾在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挂职,这段经历让他对“科创飞地”有了更深的感触,“项目很重要,平台更重要,怎么利用好衢州海创园,让这个窗口平台效应最大化,我们从人才招引、科技创新、产业培育、项目合作、政策配套等入手,开展杭衢两地间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合作,帮助衢州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徐东说。
如今,以衢州海创园为中心的“科创飞地”已经成为衢州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产业培育的新基地、招商招才的新阵地。
山海协作还需要持续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软环境。“山海协作离不开打造营商环境。”丽水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王国锋表示,“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补齐短板
人流物流更畅
在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我省26个加快发展县面积占全省的44.5%,人口占全省的23%,但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却不到10%。
交通仍是山海协作工程中需要补齐的短板之一。目前,我省陆域还有文成、泰顺两个县没通高速公路,26个加快发展县中有11个没通铁路。这26个加快发展县能否纳入到杭甬温一小时经济圈?结合实施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我省进一步谋划实施山区对外高铁高速通道,优先补齐浙西南山区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全省一体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补齐交通短板,不仅要方便人员往来,还要畅通物流。5月28日上午10时29分,随着一声鸣笛,一列满载着70标准箱货物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从铁路丽水站驶往宁波舟山港,这标志着“丽水—宁波舟山港”班列顺利开行。靠山不靠海的丽水,随着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拥有”了自己的港口,一条铁轨连接了“山”“海”,这样的协作让丽水对山海协作有了新的认识:向海借力、借船出海!
未来只有切实做好“山”与“海”结合的文章,才能更好促进创新要素在“山”“海”之间双向流动。
“两山”转换
实现山海共赢
推进山海协作工程,重点之一就是要加快“两山”转换,促进相关地区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说到底,山海协作工程要实现山海共赢,让发达地区有更多的发展腹地,让加快发展地区有更多的高端要素。
客观上来看,我省26个加快发展县很多处于重要水资源保护地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实现我省山区跨越发展,在产业选择上需要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这就需要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要抢抓数字经济重大机遇,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巩固传统优势产业。
着眼于全省优化经济布局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我省正在以山海协作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大通道建设,促进大花园核心区与大湾区、大都市区高效衔接,率先推进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山海协作作为“四大”建设的一根红线,牵引着未来“山”“海”合作共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