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2日讯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建设“海上丝路”,是我国在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积极实践。浙江自贸区地处“一带”与“一路”交汇点,是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因此,如何牢牢把握浙江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实现浙江自贸区的特色优势与“海上丝路”倡议的精准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浙江自贸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总体方案,浙江自贸区建设的功能定位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
面向原油相关交易,开辟国际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自贸区以打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重点建设任务,力争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自贸区支持跨境零售网商直接开展国际市场在线销售与采购,并完善相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着力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建设创新型金融管理体制机制。自贸区允许国内外银行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建立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结算便利化。
浙江自贸区建设的战略优势
精准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浙江自贸区的特色优势。总体而言,浙江自贸区的特色优势集中呈现在以下四点:
地理位置具有区位优势。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区位优势卓越。以宁波舟山港为例,它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与长江经济带的T字交汇点,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稳居全球港口第一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同时,浙江拥有数个陆地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岛屿,具备进一步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越地理条件。
内外协调具有开放优势。首先,浙江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优势领域涵盖电气机械、装备制造、核电机组、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工业产业。其次,浙江省开放程度较高。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85万亿元,出口占全国的份额达12.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位居全国第5。再次,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密切,2018年,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8966.6亿元,增长12.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1.4%,占全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的10.7%。
海洋产业具有规模优势。浙江省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呈集群化发展趋势,并已具备一定规模。比如,舟山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形成了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同时,舟山建有万吨级以上码头18个,其中30万吨级码头3座,港口物流已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
管理机制具有创新优势。浙江自贸区自成立以来,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已具备高效的经济服务职能。例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反映了在数字经济时代顺势而为的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此外,《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4条更是将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法律化,鼓励自贸区大胆尝试改革创新。
浙江自贸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
积极筹划推动浙江自贸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精准对接,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我省参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实践。在浙江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借鉴沪、闽、津、粤所取得的经验,又要结合浙江实际,发挥特色优势。
提升交通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降低浙江自贸区企业生产、物流成本,提高自贸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精准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提条件。对内而言,加快我省各地区城市地铁、市域铁路、绕城高速和连接周边县域的城际铁路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甬舟铁路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以进一步提升浙江自贸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对外而言,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为重点,提升港航物流服务水平,完善大宗商品中转运输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构建“一带多联”集疏运体系,提升江海、海河、海铁、海陆等多式联运水平,提高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
提升区位协调能力。浙江自贸区作为最具自由贸易港潜质的自贸区之一,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动合作,力争成为浙江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打造浙江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为此,既要充分发挥国际航运网络区位、海洋资源产业、舟山港口、物流集疏运等优势,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在浙江的贸易、中转和集散;又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合作,重视国际跨区域合作,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无缝对接,增强影响力及辐射强度;更要发挥内外协调发展的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强化人文交流合作。浙江文化灿烂,人文荟萃,丰富的历史文化熏陶养成了浙江人放眼世界、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大视野大胸襟。首先,浙江自贸区建设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以及民间社团等的互访交流,增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其次,以浙江传统文化产业品牌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文化先导作用,开辟渠道、创新机制,推进文化贸易;再次,注重利用海洋资源产业优势,实施海洋知识与文化交流融通计划,争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多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最后,扩大浙籍华人华侨的海外影响,丰富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开展文化年、体育赛事、艺术节、电影周等多样化民间文体活动。
增强海洋经济创新。强劲的创新能力是推动自贸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区域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石。浙江自贸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挥海洋产业集聚的规模优势,与沿线国家展开海洋经济创新合作,实现海洋产业的对接。注重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与创新,鼓励海洋服务业的区域协作,发展区域共赢的蓝色经济;建立海洋生态伙伴关系,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发展生态环保的绿色经济;建立区域海洋防灾、减灾与救灾的合作机制,推动渔业搜救的沟通协调,实现远海观测、海洋灾害预警能力的高效共享,发展海上协作的安全经济。
提高平台服务功能。实现浙江自贸区建设与“海上丝路”的对接,应重点强化产业平台、科创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具体而言,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船舶装备产业园区、现代航空产业园、岱山经济开发区、新港工业园区等为重点,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区块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同时,积极推进海洋科学城、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等科创平台的建设,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促进各类科技、人才资源向相关创新平台集聚。就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而言,应积极推进国家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舟山)示范基地建设,利用浙江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产业优势,发展数字贸易,搭建一条“网上丝绸之路”,实现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网对接。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