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9年10月29日 05:58:12 来源: 浙江在线 王侃 编辑 逯海涛 郑亚丽

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 2004年10月,在习近平同志倡议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系统提出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十大重点工作领域,建立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督查考评等五大工作机制,把为民办实事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15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不断坚持、发展和完善制度机制,把为民办实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创造了新鲜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源泉。只有坚持贯彻这一长效机制不动摇,才能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谱写浙江发展新篇章。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思想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正是从浙江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其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福祉。

首先,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彰显了为民服务的权力观。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选准切入点,切实做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等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需求。”15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认认真真干好“关键小事”。与此同时,积极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分管领导、承办单位、完成时间和工作要求,避免出现权力的“空转”,使为民服务的初心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彰显了为民服务的政绩观。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发挥钉钉子精神,坚持每年办好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从2006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的思路,连续15年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项目,民生项目支出额年均增长16.2%。到2018年底,省一级累计实施了126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今年,省、市、县三级推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更是达到1085项之多。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的思想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无不是依靠了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创造、人民的奋斗。习近平同志指出,浙江省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为了人民,但是要切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

首先,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强调“民呼我应”“群众点题”。15年来,浙江省积极畅通为民办实事的民情渠道。2014年底,浙江省政府首次通过网络征集新一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就收到意见建议7000余条。全省各地除原有的公开电话、来信来访、网络平台之外,纷纷建立“民情日报”“民情地图”“民情通”等访民情听民意的工作机制,以期全面、准确地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其次,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强调“民主决策”“民主监督”。2008年10月,宁海县开始探索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18年4月,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全省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形成“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机制,大大提升了重大公共决策的民生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与此同时,浙江省积极创新为民办实事的督查考评机制。除各级政府每年必须将为民办实事工作情况向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外,群众可以通过放置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点的二维码,直接评议项目满意度,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政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今年8月,全国首个综合型“互联网+督查”平台——“浙里督”上线运行,城乡居民只要点击“民生地图”专栏,就能看到省政府民生实事推进和完成情况,并可发表意见、参与评论。

再次,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强调“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让政府“一人划船”转变为汇聚多方力量、凝结多方智慧的“众人划桨”。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参与式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主人翁意识。浙江省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走社会协同共治的新路,彻底改变过去“干部干、百姓看”的局面。在经济发展领域,通过“社会投、群众出、政府补”的方式,用较少的财政投入办成了过去难办的事。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实现了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全覆盖,仅保障G20杭州峰会就拉起了来自3.5万余个社会组织230余万人的平安志愿者团队。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已经在浙江成为现实。

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首先,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为了实现全民共享,即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先后作出“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留下“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的深切关怀,描绘出“百亿帮扶致富”“山海协作”的壮丽蓝图。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中央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创新精准脱贫方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2007年,在全国率先消除贫困乡镇;2015年,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全部“摘帽”,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第一个较高水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2018年,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55574元和27302元,连续18年和34年居各省区第1位。目前,浙江已经成为全国各省区农民收入最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区域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其次,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是为了实现全面共享,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朝着习近平同志为浙江指明的方向,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作出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别是积极推行实施公共资源均衡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让所有人过上一种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标签: 长效机制;实事;习近平;浙江省委;省政府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