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建村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入选全球净零碳乡村典型案例开始,定海从未停止过探索小山村融入大时代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更坚定了定海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走净零碳乡村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在2021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活动中,定海与联合国人居署、同济大学签订了净零碳乡村三方合作协议,更是进一步推进了定海净零碳乡村实践,而定海致力打造净零碳乡村样本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本报记者专访了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亚洲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伍江,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王信。
把定海净零碳重要经验融入中国方案启发全球
记者:联合国人居署为何会选择定海,来推进净零碳乡村的实践?
张振山:2019年,联合国人居署与同济大学共同合作制定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作为中国长三角地区净零碳发展的规划导则,该报告提出了净零碳小镇建设的十大原则,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区位和气候特点,对建设净零碳小镇提出了指导方案。定海区新建村作为其中的重要案例之一,近年来已经做出了许多很好的探索和落地,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未来实现净零碳目标建立了可借鉴可参考的规划路径和方法。如今,联合国人居署与定海开展净零碳乡村实践的合作,这一方面是对定海优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定海在净零碳乡村实践方面的长远发展。
记者:目前来说,国际上有哪些好的净零碳乡村案例可以给定海借鉴和分享?
张振山:建筑材料工业在发达国家占到了30%以上的能耗、在中国达到了40%的能耗。因此在促进建筑与节能方面,在降低能耗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在建筑建设当中,绿色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绿色建筑一定要从设计开始,利用很好的设计思想,比如阿联酋建了一个新城马斯达尔,也叫“零碳城”,在阿联酋这样的国家,在已有现代化建筑的情况下,在马斯达尔用传统阿拉伯设计的方式,用传统通风方式来降低能耗、来解决碳排放问题,因此我认为绿色建筑要大量发展,更多地使用设计,当然也要因地制宜。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减少碳排放工作开展了很多年,已经有一些优质的案例,包括日本乡村的一些“零排放社区”、欧洲“零排放小镇”和韩国部分乡村也有好的案例。此外,我们国内也已经有了很不错的实践经验,都可以作为定海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记者:您曾经提过,“经历疫情,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塑造城市韧性”,那么在您看来,推进净零碳乡村工作是不是也是“塑造城市韧性”的一种体现?
张振山:肯定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城市需要更具包容和韧性的能力。韧性城市是指一座城市承受极端天气、灾难险情时,能够从容应对、迅速恢复,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城市能力的体现。其实我们乡村在净零碳的建设过程当中,就可以将净零碳理念融入城市韧性的塑造中,比如河流的生态治理、绿化的打造,都是塑造韧性非常好的方式。
记者:定海与联合国人居署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实践,您觉得对于指导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生态建设有什么意义?
张振山: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追求速度和数量,而现在,中国已经把眼光转到高质量发展上。中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强调“以人为核心”,这一理念和联合国所倡导的发展方式一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不能落下一个人,联合国人居署也提出不能落下一个地方,要让每个地方都以人为核心发展,让城市更加人性化。目前,联合国人居署也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特别是促进乡村的发展,定海在净零碳这方面探索和实践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定海美丽乡村建设中试图发挥乡村建设的巨大潜力,寻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实现有利于人民福祉的可持续发展,这对联合国人居署指导国内和国际其他地区发展,具备借鉴意义。
记者:您觉得探索打造净零碳乡村,对于循环经济带动乡村振兴有哪些帮助?
张振山: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农民生产生活用能方式,以及农村大气环境治理已经被提上许多城市的重要议事日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打造净零碳乡村可以作为乡村绿色发展的入手点,可以改变我们乡村的经济结构,进而对改变乡村的发展模式、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会有很好的促进带动作用。
定海推进净零碳乡村实践
迫在眉睫 意义重大
记者:近年来,像雾霾、PM2.5等很多环保名词被大众所熟悉,但对于净零碳,特别我们这次的主题净零碳乡村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的提出有着怎样的战略背景?
伍江:这个确实要跟大家普及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作出承诺,中国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这个所谓中和,跟我们今天讲的净零碳,其实就是同一概念,在学术上我们更多的是用净零碳。
我们知道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行为,会造成很多能源消耗,带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家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地球温度升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怎样让地球的升温不要过快,全球各国现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希望能在21世纪中叶,整体升温不要超过1.5摄氏度。根据这个反算,各个国家达成了世界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巴黎协议。在2060年之前,中国要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非常庄严的承诺,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发展的规律。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去让大家提高认识,没有意识到碳排放对整个全球气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话,那么可能最后影响是我们所有人类。
定海正在做这个示范,就是让乡村的农业生产、渔业生产,有一个减排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生态效率,改变生产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尽可能降低碳排放。另外一方面,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
记者:定海作为一个海岛城市,推进净零碳乡村实践,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伍江:首先定海是个海岛城市,全球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处在最前沿的,定海比其他地方的影响更大,因为是在海岛区域,海平面提升,最先受到影响,最先受到冲击。
第二整个舟山地区,是处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所以有条件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就开始通过技能的提升,通过思想观念共识的形成,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率先实现净零碳。所以它既可以把定海作为在整个气候变化消极影响最前沿的地方,能够自我解救,同时它还可以给周边,给整个浙江,甚至为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记者:定海乡村各地情况不同,推进净零碳工作有怎样的模板?
伍江:定海区的各个乡村实际情况不一样,有以农业为主的,有以旅游业为主的,有的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一些比较大的产业。针对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经济结构,应该有不同的方案,所以我们分别针对生态农业型,产业服务型,旅游服务型等几个不同类型分别去制定方案。减排也好,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改变也好,一定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一定是根据自身实际,根据产业情况,经济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来制定不同的行动方案。但有一条是共通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类型,一定是跟每一个人有关,所以一定是从我做起减少碳排放。
记者:在现有的基础上,定海该如何推进下步净零碳乡村工作?
伍江: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要把已经形成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至少在定海本地要全面推广。第二个还可以去提炼一些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更加具有普适性意义,可以让别人学习的一些经验。所以我们跟联合国人居署签订协议,就是希望定海好的净零碳乡村实践经验,要更多地向全国向全世界去传播,让定海的方法和应用能够给别人带来启示和启发。
定海要因地制宜打造净零碳乡村 总结经验
记者:定海这座海岛城市,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您觉得定海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走净零碳乡村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
王信:关于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不是只谈发展,只谈乡村振兴,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定海这座海岛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和气候的脆弱性相比于大陆地区来讲形势可能更为严峻,所以需要更积极地采取行动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的气候变化更为剧烈、气候升温更明显,所以国际上提出来要实现净零碳。海岛是应对海洋气候变化的第一线,气候的变化可能让定海未来面临更多的风暴潮、台风、暴雨等天气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所以定海要在加强自身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按照净零碳的原则少排碳,缓解气候的变化。对于定海来说,实施净零碳乡村意味着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运输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农业生产、垃圾处理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能够被本地生物碳汇所中和,最终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从而推动定海美丽乡村建设。
记者:定海在由点及面打造净零碳乡村的过程中,本身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
王信:定海在打造净零碳乡村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新建村、马岙村也有一些符合净零碳原则的实践。比如马岙村打造的景观水池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设计,让水池兼具景观、蓄水、节能、循环利用等功能。而新建村的大乐之野民宿在建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节能减排的需求,整个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建造技术、外墙材料等都有较好的保温性和气密性,让民宿在后期运营中减少了整体的碳排放量。这些经验以及做法都是今后定海在打造净零碳乡村中可以去推广。
记者:在打造净零碳乡村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新能源、新技术?
王信:从整体上讲,打造净零碳乡村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将项目与光伏、风能、生物质等能源通过技术进行结合,以这种方式达到“净零排放”。
让净零碳乡村建设从案例落地实践
在总体规划和纲要指引下,定海如何落实净零碳乡村工作,为净零碳乡村建设的路径起好步,开好局?记者专访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文杰。
记者:今年的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净零碳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名词,那定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推进这项工作的?
王文杰:我们自去年开始就委托同济大学对定海提出了“1+9”的净零碳乡村建设路径。
一是指建立碳排放的清单,包括全区乡村的总体碳排放清单和五个典型村的详细清单。摸清底数是我们后续提出净零碳乡村建设行动目标的基础。
二是参照联合国人居署提出的九条原则上,研究定海区净零碳乡村建设的路径。同济大学首先考虑定海现状,判断每条原则在定海乡村可落实的程度;其次,他们将定海乡村分类,并选择五个代表性的乡村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定海区乡村已经完成的优秀实践案例,分析每条原则在各类乡村适合的落实路径;最后以2030年为目标,结合对未来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的情景分析,给出全区净零碳乡村建设的目标和行动。
记者:这次,定海与联合国人居署、同济大学签订了净零碳乡村三方合作协议,对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实践有什么重要意义?
王文杰:在今年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期间,定海与联合国人居署、同济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实践,这将对下一步系统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建设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也意味着定海的净零碳乡村建设开启了从理论样板到路径实践的转换,并将进一步强化定海净零碳乡村的目标导向,以高标准刚性约束起好步。定海探索净零碳乡村,也是深化美丽定海建设的主动创新实践,恰逢其时也极具窗口效应。
记者:定海致力于打造净零碳乡村的样板,下步将如何推进?
王文杰:推动净零碳乡村与数字乡村深度融合。把握数字化改革大势,强化数字赋能在净零碳乡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创新碳积分奖励等机制并上线运行,用数字化手段把工作中的好经验固化下来。同时,进一步设计让群众可体验的净零碳数字应用场景,通过动态监测量化家庭碳排及碳汇指数,促进碳数据可视化,不断增强群众对净零碳乡村工作的感知度与交互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