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莫干山的魔力源于何处?

字体:
—2022—
09/07
10:41:00
2022-09-07 10:41:00 来源:浙江宣传

  有人说,莫干山是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

  从地形高度看,莫干山属天目山余脉,主峰海拔也不过720米,放在浙江不算高,但山脉连绵,秀丽多姿。

  从地理位置看,莫干山地处湖州德清,很多外国人往往不知道德清在哪儿,却会一脸惊喜地大喊:“莫干山,我知道!”

  最新一组数据显示:8月份莫干山民宿入住人数超2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48.4%。

  莫干山的魔力究竟源于何处?

  一

  一座莫干山,藏着不少故事。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山也从夫妇俩名中各取一字,得名“莫干”。

  1890年,美国人佛利甲刊文向西方推介莫干山,盛赞莫干山山水“冽而甘”“无微生物,虽冷饮可无池鱼之疾”。就这样,莫干山成为外国人关注的地方。

  到了1896年,英国人贝勒在莫干山建起了第一幢山村田园式别墅。此后20多年,有美、英、德、俄等各个国家风格的别墅建成,还有邮局、旅馆、游泳池、网球场等,莫干山成为近代中国休闲度假的发源地之一。

  1928年,莫干山管理局成立,中国人开始在莫干山兴建别墅。250多幢中国古典式、西欧田园式、欧洲中世纪城堡式等风格的建筑,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构成了一个“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

  当时莫干山的流量,大抵是“万国别墅”带来的品牌效应。

  而让莫干山更显风采的,不得不提毛主席的登山。

  1954年春,毛主席登临莫干山,离开后游兴未尽,口占一绝:“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这就是著名的《七绝·莫干山》。

  莫干山的另一次“出圈”,就是很多人知道的“莫干山会议”。

  1984年,正值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夕,朱嘉明、刘佑成、黄江南、张钢等青年经济工作者在莫干山上组织了一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供了智力支持,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

  这些发生在山中的历史故事、中西碰撞和探索尝试,在提升山的知名度同时,也在无形中形成了莫干山“开放包容”的气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山脚下的人们,塑造了一个地方的性格与气度。

  二

  莫干山悠久也年轻。

  1881年,英国人梅藤更携夫人到杭州,创办了广济医院,也就是浙二医院的前身。1910年,夫妇二人在莫干山山顶建造了一幢古堡式洋房,常在这里为山上的老百姓义诊。几年前,在莫干山创办了裸心乡、裸心谷的南非小伙高天成把古堡恢复重建。2019年,梅藤更的两位曾孙女来到这里,寻找曾祖父的足迹。

  19世纪50年代,曾有一批法国植物学家和鸟类学家抵达莫干山,寻找当地的新奇物种。2009年前后,法国人司徒夫开办的“法国山居”乡村式酒店延续了这一做法,在客房和公共区域里,仍然陈列着法国著名画家对各种鸟类的临摹作品。

  这些故事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探秘”。渐渐地,“洋家乐”悄然出现在莫干山,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当地人,开始边看边学、边学边干,开办自己的民宿。

  这些年来,在山野当中,一批批民宿品牌随之涌现。他们有的偏向原生态,就地取材、旧屋改造,使当地乡土文化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传承;有的更为年轻化,由年轻人创办,把时尚元素植入田园乡村。

  事实证明,无论是“洋家乐”还是各类民宿,不仅各美其美,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还美美与共,传承和放大莫干山开放、包容、创新的特质。

  这背后,是莫干山又一次以求变创新,找到了一个中西文化和谐共处、共赢、共享的方式。

  三

  在莫干山,文化俨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而这里的生产生活也因此有了诗意。

  今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德清县申报的“民宿管家”成功入围,成为全国新职业。

  民宿管家做些啥?除了基本的铺床叠被,他们还会插花、懂茶艺,熟知当地人文历史,能帮客人定制游玩路线,甚至兼职摄影师……

  一位年轻的民宿管家曾自豪地向笔者阐释她对生活和文化的理解:

  吃饱、吃好是生活;能说出每一道菜品的营养、故事、烹饪技巧,就是饮食文化。

  牛饮、解渴是生活;能品出茶的滋味、讲出茶道内涵,就是茶文化。

  莫干山近900家民宿的4000多位管家,带着各地游客沉浸式体验健康、优质、多彩的生活方式,以“文化+”的方式,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如今,一家家名声在外的民宿成为莫干山的“金字招牌”,莫干山也因此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莫干山的流量密码,更在有颜又有才。

  今年5月,浙江发布《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德清在莫干山镇布局打造“作家村”“编剧村”“综合艺术村”,希望莫干山的风土人情借着文艺作品的东风“破圈”“出圈”,也给村里带来更多好项目、新业态。

  从莫干山山顶吹来的风,古朴、厚重,而不失青春之韵。

  这里,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文化而起,因新创意和新业态而兴。而这张江南图景中非同寻常的名片,在自然、人文、生活的交融碰撞中,更加深入人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杨丹丹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