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吃蟹的时令又要到了。
螃蟹广受老饕们的喜爱。作家梁实秋就认为,馋螃蟹者“无间南北,不分雅俗”。昔年位列“民国四大名医”的施今墨祖籍浙江,因酷爱食螃蟹,还曾给螃蟹分级,以湖蟹为天下第一等。
所谓湖蟹,指的便是江南名湖中出产的大闸蟹。
清代嘉庆年间,阳澄湖蟹开始名扬天下。而在之前的悠长岁月中,太湖蟹更为深入人心。若将前者比作“大家闺秀”,那么以个大著称的太湖蟹则是“剽悍健儿”。清人袁学澜的《吴郡岁华纪丽》里就谈道:
“蟹凡数种,出太湖者,大而色黄,壳软,曰湖蟹,冬日益肥美,谓之‘十月雄’。”
眼下,在太湖南岸的湖州,大闸蟹正经历着生命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蜕壳期。而后,它们便将成长得膏肥体壮,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一
湖州大闸蟹,是有故事的蟹。
公元850年秋,志在江海的唐代诗人杜牧“乞守湖州”,正巧赶上了太湖边的柑黄蟹美,留下了“吴溪紫蟹肥”的诗句。
可见在其时,大闸蟹的美味已经颇受追捧。至宋代,吃蟹成为风潮。
宋人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湖州有位姓沙的郎中,他的老母亲“嗜食蟹”,一辈子吃剩的蟹壳攒起来,可以堆成一座蟹山。每年大闸蟹成熟时,她一天就要买几十只。这位老太太的一大乐趣,就是守着装螃蟹的大瓮看其乱爬,发现哪只“蟹坚强”逃出来了,就先把它扔进锅里。
民间嗜蟹如此,庙堂也不遑多让。
宋仁宗自幼无蟹不成餐,甚至因为吃得过多导致生病。太后因此下令皇宫内禁虾蟹,仁宗却依旧乐此不疲,宁可从宫外“偷运”,也不可食而无蟹。
贪吃到这种地步,可以称得上“馋”。当然,那位老太太和宋仁宗都没有如此自白。而在仁宗朝出生的文学家和美食家苏轼,却大方承认过自己“馋蟹”。
在湖州任知州时,苏轼结识了一位名叫丁公默的朋友,两人相与唱和。一次,对方送来螃蟹,他高兴地写诗为酬:“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行走于江南,苏轼品尝过不少水产海味,譬如江瑶柱、河豚鱼。却唯独在湖州面对螃蟹时,他才用了一个“馋”字,可见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吃蟹达人”。
《老饕赋》中,他认为微生的糟蟹是好吃到不可或缺的食物。《东坡志林》中则说,“当为我置酒、蟹、山药、桃杏,是时当复从公饮也”——想要让他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宴会,得备上酒和蟹之类的才行。
美食的确是最简单而又普遍的情绪调节剂。人生坎坷的苏轼曾感慨道:“左手持蟹螯,举觞瞩云汉。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
一只湖蟹酒一杯,吃蟹背后是一种乐观旷达的心境。
二
湖州大闸蟹,是显品位的蟹。
江南已有数千年吃蟹历史。在对上海青浦的崧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们都曾在食用废弃物中找到大量中华绒螯蟹(即大闸蟹)的蟹壳。
可惜,先民们大约还不懂得品尝大闸蟹的膏和黄。
及至宋朝,虽然已出现蟹酿橙、糟蟹、糖蟹等名菜,但仍不乏奇葩吃法。《东京梦华录》里提到,当时城市街头曾流行一道“黑暗料理”:将蟹剁成四段,撒上面粉后搁油锅里炸黄,然后蘸着酱料,连壳带肉咯吱咯吱大嚼。
大闸蟹被做成了炸蟹,如此囫囵吞枣的粗糙吃法,要是落在被称为“蟹仙”的清代人李渔眼中,只怕会大叹暴殄珍馐。这位自称嗜蟹如命的美食家,曾因没吃上螃蟹,专门写诗以诉惆怅之情:“蟹时不得归,归时蟹已没。”
另有一年蟹汛,他恰在湖州这个产蟹胜地,于是得以大快朵颐。满足之余,不由感叹“今岁秋光幸不虚”。可见湖州蟹之美味,成全了这位文学家一整个秋季的“小确幸”。
那么究竟如何吃蟹,方才称得上不辜负?李渔的看法有三,为今人袭用:
第一,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朴素的烹饪方法。
第二,将蟹黄、蟹肉一起食用,才是对一只大闸蟹最大的尊重。
第三,和《红楼梦》中的薛姨妈一样,要“自己掰着吃才香甜”。
极尽鲜美的湖蟹,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高端食材之一,清蒸是保留其自然风味的最佳形式。在水中加入数片生姜和紫苏去腥寒,螃蟹上屉蒸15分钟后,即可配姜醋、黄酒一齐上桌。
待稍凉,即可为红中透黄的熟蟹剪去缚绳。一手把住尚有温热的蟹体、一手扣住蟹脐,在轻轻的“咔嚓”声中掰开,旋即微微一吸,一口油润润的蟹黄和蟹膏便被送进口腔,充分爆炸味蕾上的每一个细胞。随后逐一剥食蟹体、腿和螯中的蟹肉,细细享受滑嫩的口感。
坐在太湖南岸,美景的仙气就着美食的鲜气,吃蟹背后是江南积攒千年的品位。
三
湖州大闸蟹,是创价值的蟹。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一季第七集中将镜头对准了一只在吴兴长大的大闸蟹“小太”。
但不是每一只大闸蟹都有资格名为“小太”——比起百克内的普通大闸蟹,一只体重达350克的湖州大闸蟹,其市场价要高出20倍,养殖湖州湖蟹成为可为农民带来增收喜悦的产业。
能有如此价值,一方面是太湖的馈赠。
好水出好蟹。
太湖南岸一带水网密布、水质清澈,湖中繁茂的水草和丰盛的鱼虾,为大闸蟹带来更长的生长周期和更健壮的体魄,优越的生态条件造就了产育顶级湖蟹的天择之地。
另一方面,也是湖州蟹农的勤劳与智慧。
匠人养好蟹。
在野生湖蟹已难寻觅的今天,“小太”们都是人工繁育的一代。天然水域中100只蟹成长的面积,在同等的养殖场中却要供600只生活。氧气不足、食物短缺,如何才能继续保证湖州大闸蟹的品质?
“养蟹先养水,养水先养草”,是湖州蟹农的饲养法诀。他们不辞辛劳,专门从太湖中挑来水草,再加入小鱼小虾和南瓜、玉米,既净化水质又补充营养,将这些张牙舞爪的小家伙们喂养得莹亮健康、肥硕饱满。
一两螃蟹八两汗。正是湖州养蟹人在4万余亩水上牧场中历经600天全力以赴的努力,才能年年在“黄毛、金爪、青背、白肚”的大闸蟹内优中选优,将钳子有力、外壳薄硬、腹肌平整、胸肌微红的“小太”们输向全国各地。
一年蟹汛只九、十。吃蟹背后是区别于寻常日子,在餐桌旁寻得的那份仪式感。
夏暑已消、天高气爽,在厨房依依而上的白色蒸汽里,你有没有闻到那缕专属于蟹秋的鲜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