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王安石的孤勇之路

字体:
—2022—
09/22
09:00:00
2022-09-22 09:00:00 来源:浙江宣传

  作为变法者,王安石曾经背负不少骂名。

  著名的《辨奸论》,含沙射影地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宋人笔记里也常爆料,一会说他在皇帝面前不吃饭只吃鱼食,一会又说他懒得只夹眼前的菜,妥妥一副“拗相公”的倔强老头样。

  王安石画像

  到了赵构,为了替父亲宋徽宗洗白,便从蔡京误国,一直追溯到王安石变法,把他定调为北宋亡国的元凶。可怜的王安石替宋徽宗时代的文恬武嬉背负了几百年的骂名。直到近代梁启超搞变法,重写《王安石传》,他的形象才逐渐高大起来。

  现在,世人看待王安石,普遍觉得他留下的是正面形象,认为他变法失败是守旧者拖了后腿。当然,学界的争论还是有的。这或许是他作为变法者的宿命。

  一

  我们来梳理下王安石的变法,有个大致印象。

  先看需求。这一点,王安石牢牢抓住了要害。宋神宗即位以后,北宋王朝表面看似繁华,但已被冗官冗兵拖得积贫积弱,是非改不可了。

  王安石上了一个《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对宋朝近百年的重大问题做了系统梳理,前面歌功颂德,调子激昂,后面笔锋一转,鞭辟入里地指出了百年的积弊和成因。

  这牢牢吸引住了宋神宗,那个19岁的青年,正揣着成为一代明君的梦想。宋朝的皇帝,宅心仁厚的多,锐意进取的少,宋神宗是难得的异类。他急于证明自己,来清洗他那个荒唐父亲宋英宗的碌碌无为。

  再看路径。既然需求是富国和强兵,他开出的方子就是“理财”和“整军”。理财上,他打出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组合拳。说了这么多,核心的一句话就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整军上,推出了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以此增加宋朝的军力,准备跟西夏真刀真枪干一场。

  最后看实效。从王安石变法,到宋神宗去世,新法共实行了16年。富国的目的实现了一部分,起码国库充盈了许多,躺了一亿贯;强兵计划泡汤了,两次对阵西夏,都铩羽而归。一句话总结,“富国有术,强兵无方”。

  《王安石变法》油画国家博物馆藏

  二

  “富国强兵”,本来多好的事,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对抗呢?我们先来看看变法中对峙的双方。

  先看对立面,这些人几乎都是他的老朋友老领导。名单开出来也有点唬人,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苏轼等。不是三朝元老,就是学富五车,品德也无可挑剔,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并非对宋朝的毛病视而不见。

  王安石提出的问题,有些他们也提过,只是更谨慎一些,不期望疾风骤雨般地推倒重来。比如在“富国”上,他们更推荐“节流”,而不是“开源”,觉得那是与民争利。他们的决心没有王安石大,药方也没有王安石的猛。

  再看王安石的队友。由于老臣干将都不支持,王安石只能汲取年轻力量来推动改革。他的队伍里确实也有章惇这样的政务能手。即便在后来变法派完全处于下风,章惇也能把高高在上的司马光辩得面红耳赤,毫无还口之力。

  但新法队伍里,更多的是投机倒把之徒。如吕惠卿,连对立面的司马光都说他不是好人,提醒王安石防着点。结果,王安石一罢相,他就落井下石。如邓绾,全靠吹捧新法一路平步青云。因丑行被人取笑时,他完全不在乎:“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如李定,因母丧不服,被批为禽兽,却炮制乌台诗案,置反对新法的苏轼于死地。如蔡京,后来更是祸国殃民。

  这样的队伍,一旦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在新法推广中必然严苛无比,会引起激烈反弹。王安石的队友大都被列入了《宋史》的奸臣传,虽然有误伤的,但和保守派的品性相比,确实有云泥之别。这也是新法到后来被泼脏水越来越多的原因。

  夹在当中的王安石肯定是孤独的,他的品行和对立者一样高尚,却只能依靠一群私德他看不上的人一起同行。

  三

  变法需要定力,更需要接力。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在于一张蓝图没有绘到底。

  在君主时代,所有变革的意志都来自君主,常见的是人亡政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即便有过摇摆,但还是一直坚持。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他更是乾纲独断,将变法进行到底。他的定力是够的。

  《临川先生文集》宋刻元明递修本国家图书馆藏

  只可惜,他37岁就英年早逝了,没人接力。继位的宋哲宗才10岁,变成他奶奶高太后在主持国政了。闲置了十来年的司马光被请了回来。在司马光主持下,新法无论好坏,尽数被废,完全成了意气之争。这时的司马光不是“砸缸”了,而是“砸光”了。

  8年之后,哲宗成人,又将旧党赶走;到徽宗上台,新党蔡京大权在握,对旧党反攻倒算,牵连更广。那时,已完全没有改革,只剩下党争互害了。

  其实,王安石在第二次罢相后,就心灰意冷了。最后的8年,长子早逝,失去皇帝信任,他是孤独的。最为不幸的是,在人生的最后一年,他看到了所有的变法成果都被司马光一把抹去。

  四

  到今日,看王安石变法,变法成果已散如云烟,变法策略也有待商榷,唯有变法时那一往无前的勇气,是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

  每个朝代都有混日子的。当时的丞相王珪就是典型的“三旨相公”,啥也不干,就成天念叨“取圣旨,领圣旨,得圣旨”安安稳稳辅政了16年。而王安石在年轻时,就立下变革天下的志向。他科举成绩特别好,本可在京城寻找一条更快的升迁之路,却二十来年一直在外为官,怀抱着经世为用的理想,在基层实干。所以宋神宗跟他之间的风云际会,是必然的。

  在遇到阻力时,王安石对抗的武器是惊世骇俗的“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起初,是保守派给他扣的帽子,最后却成了王安石自己认可的政治勇气。挑战天命、挑战祖宗之法、挑战世俗之言,哪一项都需要赴汤蹈火的勇气。

  当时,大臣文彦博和宋神宗有过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他说,皇上,士大夫都不喜欢新法啊。宋神宗说,你怎么不问问老百姓喜不喜欢啊。文彦博理直气壮地说:皇上,你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啊,不是跟老百姓啊。士大夫不高兴了,您的执政基础就没了呀。

  由此可见,王安石挑战的岂止是陈规旧俗,他挑战的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和那个阶层固守的理想信念。只是,他三十岁登上飞来峰时,那变革的志向便已坚如磐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哪个变法者不清楚前行之路布满荆棘,而非鲜花?只是他们怀着我们从未有过的勇气,去探寻那条我们未曾见过的路罢了。虽千万人,吾往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