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他塑造了永远的三毛

字体:
—2022—
09/27
10:00:00
2022-09-27 10:00:00 来源:浙江宣传

  “光光头上,三根毛;圆圆鼻子,向上翘。”

  这可以说是中国本土流行时间最长的漫画形象了。

  从1935年7月28日,三毛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开始,这个漫画人物便一直萦绕在人们心中,伴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光阴,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伴随着记忆中独一无二的纯真美好,经久不衰。

  1992年9月27日,电影《三毛从军记》拍完了全片最后一个镜头,然而噩耗几乎同一时间传来,“三毛之父”张乐平在上海走完了他82年的人生。

  到今天,这位漫画大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个年头,但他用画笔为我们带来的笑和泪却历历在目。

  三毛漫画形象

  一

  张乐平的故乡在钱塘江北岸的海盐县海塘乡一个叫黄庵头(现名张家门)的小村。村南紧靠杭州湾,那里有波涛汹涌的海浪;村西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和桑林,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点缀着江南秀丽的鱼米之乡。

  尽管这里田园秀美,可张乐平家的生活却十分清苦,这也使他的童年尝尽了人间冷暖。

  张乐平

  苦难的童年,造就了他乐观和不怕苦的精神,也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他的漫画几乎没有文字,一笔一画却给予了旧社会底层人民无限的同情。

  这无限的同情,犹如一束光,直达人们柔软的内心。

  这同情,也在1947年的那一个夜晚,迸发至顶点。

  那是一个冬夜,寒风呼啸,张乐平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看到三个流浪儿赤着脚、披着麻袋,紧挨着一个烤山芋的炉子取暖。当时,生活窘迫的张乐平可以说是“泥菩萨过江”,并不能为这些苦命的孩子提供帮助。

  然而,等他第二日又路过那条弄堂时,发现其中两个孩子身上落满了白雪,在墙角一动不动,已然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一幕的张乐平顿时心头绞痛,他奋然提笔,立志要将旧中国流浪儿的悲惨遭遇用人人都能看懂的漫画呈现出来。

  《三毛流浪记》

  长时间的伏案创作使张乐平染上了肺病,咳着血依旧坚持绘画,经典连环画《三毛流浪记》便是在他的呕心沥血中问世的。

  或诙谐、或幽默、或讽刺、或温情……很多人读《三毛流浪记》,常常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在这部漫画中,三毛不再是1935年那个调皮欢乐的样子,而是化身流浪儿的代表,踏上寻家的旅途;《三毛流浪记》亦是当时社会穷苦百姓生活的真实缩影,散发着张乐平爱民的赤子情怀和艺术家人性的光辉。

  二

  如果说三毛有着流浪儿般的孤独,那么从1927年开始,面对政府黑暗、家国破败的张乐平,他的心也开始了漫长流浪。

  因此,在很多人(包括张乐平自己)看来,张乐平和三毛,有着强烈的共通之处,画三毛就是在画张乐平自己。三毛既是张乐平的写照,张乐平又活出了三毛的坚强。

  为了心灵的栖息,张乐平带着三毛,踏上了寻“家”之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张乐平组织了一支抗日漫画宣传队,编辑《救亡漫画》,意在唤起广大民众的救亡意识。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张乐平的画笔便似机关枪一般,毫不留情地向敌人扫荡了多少年。

  1946年,张乐平根据自己在抗战中的所见所闻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以时代为背景,这部漫画作品一时洛阳纸贵,引得国人争相观看。

  三毛系列丛书

  随后一年,《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后,广受好评。人们的心被这个可爱又悲惨的小男孩牵动着的同时,张乐平的艺术事业也被推到了顶峰。死于寒夜的孩子打破了市井的宁静,似是用生命在呼唤:“三毛,该回‘家’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位声名远播的漫画家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激动地说:“三毛从此就不用再流浪了。”

  因为,“三毛之父”找到了“家”。

  张乐平去世一年之后,电影《三毛从军记》用多个国内电影节大奖告慰了这位人民的漫画家。而他所塑造的三毛形象,也一直紧跟着时代,被后辈们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三毛的故事还走向了世界,在法国、意大利获得国际顶级漫画节“文化遗产奖”“世界无字书大奖”等荣誉,收获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不再独自哭。三毛,张乐平,至此不再孤独。

  三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张乐平?

  张乐平塑造了我们永远的三毛。瘦骨棱棱的身体支撑着硕大的脑袋,顶上的三根毛诙谐却又令人心生怜悯。他浪迹人间,感受着冷暖与悲欢、战乱与苦难,却始终坚韧、乐观、豁达。

  张乐平

  三毛是人们存蓄童心的一方净土,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依旧可以手捧一本《三毛流浪记》,做一个热泪盈眶的孩童。

  每个时代的人,都能通过三毛产生精神共鸣。当你从幸福中一路走来,不应该忘记三毛的苦难和期盼;如果你正面临不如意,也请你像三毛一样,秉承善念,坚强、乐观地走下去。三毛的故事,不仅仅是流浪孩子的故事,他如一个生活的追梦人,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希望。

  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解放日报社原总编辑丁锡满曾这样评价张乐平,亦可作为一种回答:

  “张乐平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和伟大的园丁。在抗日战争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以笔为枪,反抗侵略、反抗压迫,为国而鼓、为民而呼。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他以笔为锄,勤耕于儿童园地,浇花护花。张乐平的一生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为国为民,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纪念张乐平,就是为了传承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

  用满腔的热情拥抱生活,以赤子之心对待艺术,将真情实感融入作品,张乐平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三毛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扎了根。正如张乐平好友、中国连环画泰斗贺友直所评价的:“外国卓别林,中国张乐平。”

  确实,这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都脱离了文字,却能让全世界人民笑中带泪。而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永恒价值之所在。

  “没有文字的文学巨著”——三毛当如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