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桥

字体:
—2022—
09/30
08:00:00
2022-09-30 08:00:00 来源:浙江宣传

  身处江海壮阔、河网纵横的浙江大地,相信没有人会对“桥”感到陌生。

  然而,曾经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浙江百姓也有过“架桥难”的苦恼。直至上世纪30年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钱塘江大桥,民间那句“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的断言,自此粉碎。

  今年是钱塘江大桥通车85周年。大桥多次“体检”结果显示,主体结构基本稳定。这座传奇大桥,为什么会被誉为全中国的骄傲?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它背后的故事。

  一

  1975年9月,浙江省档案馆收到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钱塘江大桥档案。随之而来的,是一封满含热忱的亲笔信。来信之人,是茅以升。

  “钱塘江桥为浙江及各省劳动人民的一项巨大成就。我曾参与工程,始终其事,藏有当年关于设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兹特赠送你馆以供参阅……”

  这些档案,茅以升悉心保存了40余年。他曾说:“过去我为人民修建了钱塘江大桥,现在我又把大桥的全部资料献给国家,这才能说真正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给我的历史任务。”

  回顾茅老辉煌的人生历程,从儿时因木桥倒塌而立志造出最结实的桥,到求学时博士论文中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再到“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一个“桥”字贯穿始终。

  茅老被誉为“中国桥魂”,在深耕桥梁工程技术的同时,他对“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文学意蕴,也有独到的见解。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

  毛主席读了《人民日报》连载的《桥话》后对茅以升说:“你不但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呢!”

  无论是作为科学家还是文学家,最能体现茅以升“中国桥魂”价值的,还是这座让他牵挂一生并被无数人誉为“中国骄傲”的钱塘江大桥。

  二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钱塘江大桥饱经沧桑与磨难,经历了四次大的爆炸破坏。

  茅老捐赠的珍贵档案中,价值极高的钱塘江大桥工程图纸和报告,详细记录了根据复杂地质特征创新性提出的修桥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射水法”穿越41米厚的泥沙快速打桩、以“沉箱法”对抗湍急江流、以“浮运法”借助潮起潮落架设钢梁等,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借鉴。

  其中有一套图纸非常特殊。它与建桥无关,标题中都含“装药”两字。原来,为应对动荡局势,茅以升在建桥时就已经设计好炸桥方法。

  不过,未雨绸缪的他可能也不曾想到,这一天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为保证军火物资,建桥的工人们冒着烽火,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第一列火车终于从桥上通过。

  然而,11月16日下午,茅以升就接到了“炸毁钱江桥”的指令。“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

  12月23日,日军先头部队抵达杭州,茅以升忍痛亲手炸毁了集两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桥。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历经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大桥炸毁的那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愤然写下了“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主持修复了大桥。而后,他又写下回忆录《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讲述了这座传奇之桥的故事与他的无限深情。

  与第一次炸桥相比,第二次炸桥相关的历史故事也许更是鲜为人知。

  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抢占钱塘江大桥之际,桥上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原来,国民党军企图炸毁大桥,南逃。奇怪的是,这次爆炸虽也火光漫天,大桥钢梁却安然无恙,要害部分完好无损。经过抢修,公路在杭州解放的第二天就通汽车,铁路经过两天一夜的抢修也恢复通车。

  奇迹背后,是杭州地下党组织连续数日的卓越斗争。这次保护行动,极大配合了人民解放军抢占钱塘江大桥的战斗,为杭州解放乃至全中国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

  硝烟虽已远去,但如今的钱塘江大桥,在杭州乃至浙江人民的心中,依然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比如运输。虽然一座座跨江大桥拔地而起,但钱塘江大桥仍然承载着日均通行数万辆汽车和百余对列车的枢纽作用,被誉为永远的“一桥”。

  比如文旅。对杭城市民和广大游客而言,钱塘江大桥是备受瞩目的打卡点。落日西下,漫步桥上,近可俯瞰钱塘江水,远可眺望六和塔,充分感受霞光与江水交相辉映带来的独特韵味。

  比如教育。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已成为展示杭州历史文化风貌、展现中国桥梁建设风骨的独特标杆。

  更深层次而言,从历史中走来、承载着人民深厚感情的大桥,对我们还意味着什么?

  近百年前,正是一穷二白之时,茅以升等建桥者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他们与钱塘江大桥一起经历起起落落,虽一路坎坷,但义无反顾,为后世留下了无比重要的良心工程。

  钱塘江大桥传奇的背后,是无限的爱国热忱和奋进精神。这种精神,历久弥新。今天,我们仍需常怀“赤子之心”,沿着“奋斗之桥”,在新时代写下更多令人骄傲的辉煌故事。

  【档案资料】

  浙江省档案馆珍藏着钱塘江大桥建设的第一手史料——《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档案》,它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了茅以升在20世纪30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建造钱塘江大桥的历史。

  《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档案》由茅以升、茅以升的女儿茅玉麟、曾参与钱塘江桥建设的李文骥工程师的女儿李希先后捐赠,共18卷,80件;照片17册,1143张。

  档案包括钱塘江桥筹备、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照片、茅以升撰写的关于钱塘江桥工程的著作与手稿、《钱塘江大桥工程》等声像档案。档案载体有纸质、胶片、光盘等,文字有中文、英文两种。

  2002年3月,《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档案》被“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注:本文部分资料由浙江省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提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