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回延安

字体:
—2022—
10/28
08:02:00
2022-10-28 08:02:00 来源:浙江宣传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1956年,当代诗人贺敬之重回阔别许久的延安,带着翻涌的深情,挥笔写下《回延安》。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之前最亲的家!“回延安”作为一种精神洗礼,呼唤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奔赴此地。

  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巍巍宝塔山下,滔滔延河水畔,习近平等先后瞻仰了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见证了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的13个春秋,具象化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并提醒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今时今日,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回延安”,深意何在?延安,这一永载史册的名字,又留下了怎样的丰厚遗产?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党史故地、红色热土。正如一位西方政治观察家所说,中共的领导人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访革命故地已经成为中共政党文化的重要部分。

  2012年,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那是一幅幅印刻着中国人民波澜壮阔奋斗历程的壮美画卷。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著名的九月会议旧址主持召开座谈会。

  2017年10月,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这些坐标为何让总书记牵挂?答案就在那一番番深情话语中。

  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2015年2月,在七大会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回顾总书记遍布大江南北的“红色足迹”,一以贯之的,都是为了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从革命精神中追寻初心、校准方向,汲取前行的动力。

  每一个革命老区、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地革命遗迹,都是我们党革命文化的承载,初心使命的承载,精神动力的承载。

  拨开时间的面纱,往往能将历史的脉络和意义梳理得更为清晰。建党之路上,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井冈山为我们留下的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西柏坡,留给我们的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延安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一起,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血脉永赓续,精神伟力跨越时空,那些壮阔的历程、丰厚的资源,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历史光辉,更在于她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

  二

  昨天,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当年在陕北插队的时候,每次路过延安,我都要来七大会址、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看一看。到中央工作后,先后3次来延安考察调研。

  这片黄土地,为何令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此番,总书记为何再次来到这里?

  历史不语,却已铿锵作答。这片神奇的土地,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特别多。它们,就是回答——

  答案,在《为人民服务》的不朽名篇里。1944年9月,一名叫张思德的普通战士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成为家喻户晓的“老三篇”之一。时至今日,这篇讲演仍然是广为传诵的经典佳作,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答案,在驰名党史的“窑洞对”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中展开了一场探讨。面对“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答案,还在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里。在延安时期,党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延安精神培育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守住为民服务的初心,铸成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还是文化精神圣地,革命人才圣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由此“生长”;而到延安去,更是一代热血爱国青年的心灵呼唤,“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可以说,延安承载了我们党的信仰和信念。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的13个春秋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见证了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

  正因如此,我们才将延安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

  三

  时光荏苒,中共中央离开延安已有70多年,而延安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却一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如今,党的二十大已经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前方是看得见“桅杆顶”的最美风景,但周边则是可预见与不可预见的风高浪急,甚至还有惊涛骇浪。

  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在出发了很久、走了很远之后,再回到关键转折的地方,讲到底,是为了重温光辉历程,砥砺奋斗初心,不忘来时的路,走好前行的路!

  来到这个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地方,回头看我们走过的路,更清醒地知道我们党艰苦创业是何其不易,特别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何其艰辛、又何其辉煌。继续奔跑,就必须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决心,始终保持战略主动,一鼓作气向前进。

  来到这个“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地方,让我们知道补给在哪里、力量之源在何方,再次笃定我们“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而继续“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让我们在奔跑路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力量。

  来到这个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方,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奋进新征程,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旗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准备付出巨大努力,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来到这个依靠“小米加步枪”打开革命新局面的地方,我们能看到,党是如何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有力开展抗日斗争、有力应对西安事变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前进的路不可能是笔直的,是无人区、新蓝海,又或是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掌握技能、提升打法,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来到这个给出“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的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避免人亡政息、确保政权长期存在的清醒认识和深邃思考。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带着第二个答案回到延安,也是为了告慰先辈,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上,我们一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自我完善、行稳致远。  

  对于一个走过101年的大党而言,一次次地回到出发的地方,正是在一次次“回眸”中感悟初心的炙热温度,领略事业的波澜壮阔,传承红色基因,从而不断振奋起一次次“鸣枪起跑”的奔涌力量。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不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回延安,既是为了纪念历史,更是一次灵魂洗礼、精神升华、思想淬炼、作风检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