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图书盗版何时休

字体:
—2022—
12/17
07:57:00
2022-12-17 07:57:00 来源:浙江宣传

  《笔墨当随时代》上市后,拼多多上出现了盗版。出版业内有一句自我安慰的话:当一本书被盗版,说明这本书火了。从这个角度想,我们是否应该欣慰?

  图书盗版现象存在多年。比如,去年,某机构在某电商平台165家店铺里采购了267本图书,在鉴定的199本书中,只有18本为正版书籍。而今年,有媒体对114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6%的受访家长都买到过盗版儿童图书。

  图书盗版危害不容小觑。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保守估计已侵占网络文学产业17.3%的市场份额。

  对网上盗版乱象,读者、作者、出版者已苦之久矣。但这种乱象为何难以清除呢?

  一

  先讲盗版之害。

  盗版图书纸张劣质,透色、重影、字迹模糊,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很大。盗版书易掉色、气味大,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检测报告显示,部分盗版书比同类正版书的铅含量高出100倍。

  青少年要是边翻书边吃零食,知识不一定能入脑入心,倒是乙醇、丙醇、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毒有害物质可能被吃进了嘴里。

  盗版书粗制滥造,没经三审三校,时常错误百出。当我们手捧缺字漏字的盗版书,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对错误引导,读得云里雾里,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被严重系歪了。

  除给读者造成伤害外,盗版还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伤害正规出版社的积极性。因为盗版,打着书店清仓、搬迁、微瑕等幌子,用超低价吸引用户,真假掺卖,在市场中浑水摸鱼。最后的恶果,就是盗版如鱼得水,低价所向无敌,劣币驱逐良币。

  广义的盗版还不只是翻拍影印,同一个选题反复抄是赚快钱的“好办法”。比如在“OpenBook开卷”系统上搜索《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上百个词条,各个版本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管是影视、音乐、游戏还是图书,原创都需要花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从创作到成品再到发行,凝聚了全产业链的心血,到头来如果只能心痛地看着盗版商赚得盆满钵满,难免寒了心。

  有创作者就表示,“盗版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利益,因为作者是靠订阅吃饭的,如果太多的人去看盗版,却没人支持正版付费,那么作者自身的创作热情就会消退。”

  盗版不禁,危害甚大。从更深层次看,倘若图书盗版横行,只会削弱创作者做原创的动力,扼杀文化创造创新的活力,精品生产便难以为继,长此以往的话,文化百花园就会杂草丛生,危害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如果天下作品都“唯盗不破”,最后受伤的其实是所有读者。

  二

  盗版为祸如此,为何难以禁绝呢?

  作家刘亮程曾无奈地说过:“这二十年来我走到哪都能遇到读者拿着盗版书让我签名。明知是盗版书,也要签,因为盗版书也是读者拿钱买的,读者是无辜的。我无力靠个人能力跟遍地的盗版商打官司维权,只有期待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

  而网上对盗版的认知比较混沌。有的人认为,盗版只是薅了点羊毛,蹭了点福利,并无大碍。共识难以形成,让打击盗版举步维艰。

  再看盗版产业链的发行端,从一些电商平台到短视频平台,在某个发展阶段,往往和盗版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些大型电商的盗版现象甚至是在首页首屏堂而皇之上演。

  比如,在某新型电商平台,充斥着大量低价盗版的浙江文艺出版社莫言系列作品,正品反而被雪藏在后。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沈石溪作品《海豚之歌》,上市一个月就出现了大量盗版,而《笔墨当随时代》更是半个月就已被盗上市。很多出版社对此却只能望洋兴叹。

  电商平台打击盗版就像打地鼠,虽看似冒头就打,却没有实效。有的平台“只针对商品,不针对卖家”,链接下架后,过几天换个链接换张图,同样的盗版书又能重新上架,只有多次举报成功才会关停店铺。被举报关停的盗版店铺再用“一条龙”服务代办新的证件,换个马甲又开张,陷入新一轮循环。还有的平台用低价引流,在其他支付平台或线下进行交易,销售链路很长,让取证更加艰难。

  以浙江文艺出版社操作流程为例,购买到货需要3-5天,出版社出具鉴定报告盖章回传,平台提示审核周期2-15个工作日,但通常需要1个月甚至更久。平台核实盗版后先下架链接,多次举报成功才关闭店铺。一场维权下来,出版社早已精疲力尽。

  一本书的成本,作者版税、出版管理费用,本是大头;而盗版者只要付出低廉的印刷成本,就可以造出盗版来,利润能达到成本的数倍。正因为一本万利,才让盗版无孔不入,生生不息;正因为低价盗版品给平台带来了巨大流量,让平台难以割爱,所以在监管上暧昧纵容。这是盗版书一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重要缘由。

  盗版书能有市场,还在于它们的价格确实诱人。浙江宣传在《纸质书为啥越来越贵?》一文中提到,由于图书“高定价、低折扣”等原因,导致如今市面上的新书,标价越来越贵,让人望而却步。部分读者一见价格极为低廉、质量尚可的盗版书,也就选购了。

  还有一些出版商,未经著作权人或享有出版权的出版社许可就私自出版,在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了出版行业的操守,也助长了盗版之风。

  盗版成本之低、维权取证之苦、监管断根之难,让经历过的作者和出版社不堪回首。

  三

  笔者曾看过《天下无贼》的电影,认为纯粹是个乌托邦的寄托。而近几年,历史悠久的小偷一行,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濒临灭绝。那么在版权世界里如何能实现“天下无贼”呢?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展开的“剑网专项行动”是我国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一大举措,近年来已重拳出击,成效明显。在法律层面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打击电商平台盗版书的提案,呼吁在立法层面要加强网络平台监督、主体责任。这些提案一旦落地实施,盗版的空间将被无限挤压。

  我们更期望,作为发行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平台能更多地担负起主体责任。平台若是当了甩手掌柜,唯利是图,过分重视流量,那盗版就肯定阴魂不散。如果平台能及时自查,重视举报,设立预警及熔断机制,打造清朗的交易环境,对盗版商家断根清理,去做正版原创的保护神,那么盗版商就会灰飞烟灭。

  孔乙己窃书是偷,盗版也是偷,要提高贩卖盗版即是违法的意识。唯有版权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对盗版才能形成本能的抵触,盗版泛滥的盐碱地才会翻耕为鼓励原创的黑土地。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结尾,本来价格高企的抗癌药“格列宁”纳入了医保,成为平价药,变成癌症患者的福音。从这个角度来说,降低读者获得精品图书的成本也是打击盗版的一个方式。

  比如,在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不妨想方设法让更多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公益阵地遍地开花,做好宣传和推广,为尽可能多的读者提供可以借阅的书籍。再比如,图书能从市场的“价格博弈”中逐渐冷静下来,跳出价格虚高和“折扣大战”不断循环的怪圈,让更多平价的精品书涌现,就可以照顾到更多读者的需求。当然,对广大读者来说,也要积极支持正版、反对盗版。

  打击盗版之役是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任重而道远。假以时日,监管到位、共识提升,在版权保护的世界里,盗版商们将无处可遁,注定会实现“天下无贼”。让我们行动起来,推动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