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国财经报纸《金融时报》发布了一条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新闻。该报道援引一份所谓白宫国家安全备忘录称,阿里巴巴为中国军方针对美国目标的“行动”提供技术支持,指责其行为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在长篇累牍用“可能”“内部流传”等暗示性语言攻击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后,报道又笔锋一转,强调对此事没有“事实性的核实”。
针对这则荒谬的报道,阿里巴巴已发表声明驳斥。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也发布信息称,“美国在缺乏有效证据的情况下,草率下结论,对中国进行毫无根据的指责。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完全是歪曲事实。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不只针对阿里巴巴,这些年来,只要矛头指向中国企业,美国有些人总会找一些借口,甚至不惜编织“莫须有”的罪名。用如此下三烂手段撕咬中国企业,给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泼脏水,究竟意欲何为?
阿里巴巴这次之所以被盯上,有一个深刻的现实背景:其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迭代,正在引发全业界的强烈关注。截至2025年10月,阿里巴巴旗下的千问Qwen累计下载量已超美国Meta公司旗下的Llama,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大模型。据11月13日彭博社报道,阿里巴巴已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一款同名个人AI助手——千问App,全面对标ChatGPT。多名美国科技界人士分析指出,因为成本和开源等优势,中国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受欢迎,正在被更多用户接受。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除了此前蹦出来的DEEPSEEK,现在又有千问Qwen的崛起。面对竞争,中国企业选择的是堂堂正正地拼技术、攀科技高峰,用市场和技术说话。
但美国一些人显然没有这样的胸襟和胆魄——鼓励技术创新、通过市场赢得竞争的胆识是没有的,而利用“中国威胁论”的陈词滥调搞事的胆子不但有,甚至还很大。
当前,一些政客和民粹意见领袖在美国四处散播所谓的“千问焦虑”,妄图用一些抹黑的盘外招来损害中国企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声誉,甚至明目张胆叫嚣要用非市场手段来介入。

11月6日,浙江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国际嘉宾参观语言AI透明屏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比如,重复炒作安全问题。《金融时报》的报道其实是此前美国部分政客用舆论抹黑华为等中国企业的翻版。他们总拿所谓的国家安全说事,煽动恐慌,试图消解中欧、中美有识之士构建起来的相互信任。拿安全当借口,进行非法抹黑甚至行强抢之事,这是美国某些保守势力的霸权逻辑。其实,从利用社交平台煽动“颜色革命”到监听盟友和全世界,美国在伤害他国安全问题方面可谓前科累累,全世界早已看透其真面目。当西方媒体针对中国造谣网络攻击时,很多国外网友会在网上留言,“那些攻击中国的人,其实才是罪魁祸首”。
比如,极端的双重标准。美西方媒体针对中国企业和技术的双标已不是新鲜事,但还是有不少奇葩的新闻,让人对这些媒体道德底线的下限叹为观止。比如,一项先进的技术,西方企业率先应用到现实中,那就是创新壮举。若是中国企业研发出产品,那就要被质疑环保、安全、人权等诸多问题了。可以说,只要涉及中国的技术进步,他们不惜扔掉遮羞布,双标起来连演都不演了。
再如,不断升级的栽赃套路。为了抹黑中国成功的企业,美国主导的西方舆论正在丧失基本的理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一次《金融时报》的阴招,就几乎把“我们想抹黑”挂在了脸上。对于取得技术突破或者占有市场优势的中国企业,西方媒体不断玩弄各种拼凑的截图,胡编乱造的消息,甚至把真人真事编到假新闻里进行栽赃,其目的就是为政治操弄打前站,用非常规的手段来制裁中国企业。

当地时间11月11日,来自中国杭州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葡萄牙里斯本全球网络峰会上火爆全场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事实上,美国一些舆论针对中国企业和技术的歇斯底里症状已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但这也恰恰暴露出了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当下的慌张和失败。
长期以来,美方的技术本来是游刃有余、从从容容领先世界的。但在冷战思维的惯性作用下,美国不少政客长期秉持“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攻击别人”的思维定式,甚至滥用泛化这种手段,从意识形态领域蔓延向经济领域。这种路径的过度依赖,让美国忽略了自身的发展问题和局限。
殊不知,这些陈旧的思想早已过时,手段也早已失灵。无论是科技战还是贸易战都已证明,不断被封锁遏制的中国,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发展层面,都在不断缩小与他们的差距,在部分领域甚至后发先至,取得了领先地位。
其实,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的担忧大可不必。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我们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两国应当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
具体到今天全球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两国其实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一方大可不必因为另一方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就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筑起壁垒,将自己困坐于井底。这种做法不仅会加深两国之间的不信任,也会自我设限,为全球科技的共同进步制造不必要的隔阂。
当然,在中国企业和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出海的今天,可预见的是未来美西方的阴招损招可能还会持续,也是无法避免的。无论是当初的华为,还是现在的DEEPSEEK和千问Qwen,这些企业的经历都已告诉我们,面对美西方的挑战,中国和中国的企业不会有,也绝无可能有后退的余地。现在只有华山一条路,唯有练就皮糙肉厚的钢铁之躯,才能不断用技术进步和发展成果来回应这些阴损的盘外招。
当有些人还沉迷于独霸天下的虚构话术里,妄图用舆论攻击来螳臂当车时,中国要用实力和行动证明——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