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一股“上市潮”在楼市暗暗涌动。
据知情人士透露,浙江房产界的龙头老大绿城最近正在加紧筹备上市。该人士称,绿城上市的准备工作已经做了大半年,这半年以来,绿城频频与国际中介(上市承销、律师、会计等)机构碰头商谈上市事宜,目前主要在做一些产业重组、资产评估等前期工作,预计上市会集中在房地产这一块。如果不出意外,估计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坤和建设把上市的时间表也制订好了,准备三年内上市。开元房产已作好去香港上市的一切准备工作,若不是因为香港会计政策发生变化,今年年底即可上市。
与此同时,杭州另外几家品牌开发商频频出入于上市办、各大有投行业务的券商,并相继设立了投资咨询等部门,做好上市的功课。
广宇更是捷足先登,于日前完成上市辅导期,预计明年便可以上市。
房产企业为什么要上市?上市对杭州整个房地产市场又意味着什么呢?
宏观调控的几个月里,对于房地产业而言,资金问题显然已经成为最早暴露的一个“显眼”的矛盾。房地产开发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风险。除了银行贷款之外,开发商还可以通过什么渠道融资?
今年7月14日,正值宏观调控颇显威力的“当儿”,广州富力地产公司在这个紧要关口选择了在香港上市以求融资的路子。上市这一步迈得对不对?当众多业内人士对此怀有疑问的时候,一个数字印证了富力地产当初的思路:9月12日下午港股收市,富力地产(2777.HK)的股价已升至每股17.75港元,而该公司当日市值已达到13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与两个月前相比,富力地产已成功融资56亿港元。
富力地产的成功案例,一扫当初上市时盛行于业内的悲观论调。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房地产企业最艰难的5月至9月期间,已经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日子却不那么难过,如万科、上海福地等等,万科因为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甚至可以说在资金上是“高枕无忧”的。
对于地产股的观望,似乎不少人心中已有了答案。而在杭州地产界,一股“上市”的暗潮也在风平浪静的表面下,涌动着。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绿城房产、广宇房产、耀江房产等品牌开发商,都已经在筹备上市的相关事宜。
上市,目前暂与房企无缘
在目前浙江87家上市企业中,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如果这批企业上市成功,它们也将成为浙江首批上市的房产企业。
据悉,浙江房产界的龙头老大绿城最近正在加紧筹备上市。该人士称,绿城上市的准备工作已经做了大半年,这半年以来,绿城频频与国际中介(上市承销、律师、会计等)机构碰头商谈上市事宜,目前主要在做一些产业重组、资产评估等前期工作,预计上市会集中在房地产这一块,而绿城旗下的学校、足球等其他不少产业将被剥离。如果不出意外,估计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记者致电绿城集团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也没有否认绿城正在筹备上市的说法,只是说“一切都在筹备当中”。
与此同时,杭州另一家大牌开发商——广宇房产也在积极筹划上市一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预计明年便可以上市。据相关负责人透露,证监会对上市企业的门槛要求非常之高,除了资产、利润等基本条件外,还有看来近乎“苛刻”的标准,也就是说,能够上市的公司,必须是实力颇强的企业。
而通策房产,应该说在上市这条路上算是迈步比较早的一家,尽管当初的策略是“借壳上市”,但从去年到现在,上市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
上市,搬上开发商日程
众所周知,上市可以给企业直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同时还有提升品牌形象这个“高附加值”,可谓一举两得。这恐怕也是杭州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跃跃欲试的理由。
中国房地产公司面临的问题,银行贷款过多应该算一个。由于过度依赖银行,也使得开发商募集资金形成了“一条腿走路”的尴尬局面。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利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也可以这么说,银行一大部分资金无疑已成为房地产业的“造血库”。开发商的资金构成基本形成了银行贷款、自有资金、销售回笼“三分天下”的局面。
对于杭州的房地产企业筹划上市一事,杭州某开发商说,这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应该是有利无弊的。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不但银行风险很大,反过来,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和银行绑在了一起,因为银行贷款多少跟政策面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得其中有了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所以,拓宽融资渠道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房地产企业对于银行贷款资金的依赖性。
绿城、广宇、坤和等大开发商将上市一事提上日程,足见上市对品牌开发商的吸引力。这个中的原由,恐怕可以用成功的广州富力地产的思路和“野心”来说明:富力董事长李思廉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富力的目标是到2006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10年以后,销售目标达到300—350亿元。可见上市给富力带来的信心,而富力地产也因为上市,从一个区域品牌演变为一个全国品牌,下一步就是朝国际品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