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嫂”买菜经——肉买得少了水产买得多了
7月10日早上,家住杭州天目山路文天社区的林阿姨和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了文三路农贸市场。
她看中一块肉,熟识的摊主报出的价格却让她一阵失望。“12元。”她忍不住低声抱怨,“还这么贵啊”。
“平时买菜都挺省的。”林阿姨告诉记者,但这段时间儿子放假在家,他喜欢吃肉,但这么高的肉价让人有点下不了手。林阿姨说,前段时间这里还实行过“微利售肉”,但好像没几天,这个措施就取消了。
“‘微利卖肉’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一位肉摊摊主坦言,主要还是7月以来肉价上涨特别快,哪里还能“微利”啊,必亏无疑。
一边,水产区的生意却明显闹猛。18元一斤的明虾让不少马大嫂们露出笑容。“以前觉得吃虾算是个奢侈,现在肉价都涨到10多元了,买虾吃也不过如此。”一位大妈如是说。
不过,也不是每户家庭都对肉价敏感。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林某告诉记者,他知道猪肉涨价的消息,但他对此的反应都体现在了股市上——今年5月,他便开始着重分析了一些农业股,并挑选了两只股价已明显受益于猪肉涨价的饲料企业股。对于饭桌上的肉是不是贵了,林某坦言“没什么感觉”。
猪肉价格往上蹿,但淡水产品价格很稳定,原本物价部门担心因休渔期涨价的带鱼、鲳鱼、墨鱼等海水产品价格,近段时间也没有抬头。牛肉和羊肉的价格也都比猪肉要低。所以可供市民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民工那顿中饭——他瞥了眼大排却只要了点肉汤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延安路一施工工地。走进工地食堂,热腾腾的饭菜已准备就绪,空心菜、豆芽、干豆、雪菜、土豆烧鸡块、大排一字排开。
记者注意到,所有的菜都装满一大脸盆,惟独大排只准备了16块。“大排吃的人很少。”食堂伙计说,大部分农民工兄弟都舍不得吃,准备多了卖不完。
正说着,一位李姓贵州民工进了食堂。他要了8两饭、一份豆芽和一份空心菜。他瞄了一眼大排,犹豫了下,轻声说了句:“能否给点肉汤,好下饭。”
打好饭后,李某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吃肉,那么省啊?”记者忍不住问。
“现在的肉太贵。”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好几天没吃肉了。“食堂里的大排虽然只卖2元钱,但现在大排的分量跟以前没法比。”他比划着说,以前的大排有手掌那么大,而现在一口就能吃完。“以前不太舍得,现在就更舍不得了。”
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民工到食堂后都只点素菜,饭装上满满一碗。一位姓石的农民工告诉记者,他的宿舍里还有点鸡蛋。“不吃荤菜,干活肯定没力气。”他说,以前他是自己炒点肉,现在肉贵了,就炒点鸡蛋,补充补充。
超市左右为难——少卖了300公斤提价还是不提
猪肉价格上扬,让规模庞大的超市也有点熬不牢了。
日前,记者来到了庆春路“世纪联华”超市。在生鲜产品区域里,记者看到一块醒目的牌子:大排12.50元/500克、杂排8.19元/500克、夹心精肉9.98元/500克……广播也以“今日促销价”的名义持续地播放着这些数字。“好像是比菜场便宜一些。”一位正在买菜的大姐对同伴说。
“但即便实行低价,超市的肉品销售量仍在下降。”超市生鲜组肉品科负责人陶新胜说,以前,超市一天能销售肉1吨左右,而现在往往不到700公斤。
他告诉记者,超市实现这一低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进入7月份以来,肉价再次上涨,这一低价已经让他们处于盈亏的临界点。“现在我们正密切关注。”他说,如果进价仍维持在目前这种水平,甚至继续走高,他们准备在本月重新调整肉价。
餐饮老板愁上心头——那喷香的酱骨架越卖越发愁
马国庆和他的东北老家菜馆,在杭州早已小有名气。
“以前,酱骨架卖得好,心里当然高兴了。如今这酱骨架,却让人越卖越发愁。”马国庆说,这笔账他是一算吓一跳——18元一份的酱骨架,已是毫无利润可言。
“便宜的时候,骨架3元一斤,现在则是7.5元一斤,翻倍都不止。”再算上其他材料、制作费用,这盘菜草草一算,成本已高达15元,而这其中还没有摊进员工开支、房租、水电费等各类成本。
锦香来餐厅负责人彭云对肉价上涨也是颇有烦恼。“对饭店来说,肉是‘根本’。肉涨价,影响太大了。”
她让财务拉出了近期鲜肉采购价以及所占利润比的单子,指给记者说,“采购成本比去年增长了6.7%左右。”
现在已有商家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经营成本的影响。杭州“伊家鲜”董事长伊建敏表示,他也发现了这个现象,“餐饮行业的压力着实不轻。”不过,伊建敏称,目前他们并没有考虑对菜肴进行价格调整。
不过,显然不是每家餐饮店都能坦然面对汹涌的成本上涨。“以前每月购买的骨架金额都控制在万把元左右,如今起码一万四千元以上。光骨架这一项,一年就没了近5万元利润。”东北老家菜馆的马国庆摇头不已,“这样下去,不是调价,就是减量。”
60元肉价补贴——低保户餐桌多了点荤腥
因为肉价等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杭州市政府决定对低收入人群一次性发放60元/人的补贴。
杭州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严伟明处长说,6月15日前,这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杭州市区(除萧山、余杭外)1.9万人拿到了这笔补贴。
“我在6月上旬就拿到了这笔钱。”家住杭州文天社区的何阮华告诉记者。他今年63岁,一个人生活。每天清晨,何阮华会去菜场采购食物,花的钱控制在10元左右,中饭晚饭吃得好点,每顿花4元钱。
在这么多菜里,何阮华最喜欢吃蹄膀肉,而如今肉价飞涨,他只能忍痛割爱,多吃蔬菜。“现在我一个月吃一回,买来三四元肉,然后剁成肉饼,放在饭锅里蒸蒸。这也多亏有了补贴,所以还能吃上肉。”
与何阮华同是低保户的周珺说,政府出台的补贴措施,多少还是缓解了些她家的“吃肉难”,“以前我爸爸妈妈买菜回来还会抱怨肉贵了,现在,我一周会吃一两次全精肉,我很感谢政府能出台这一举措。”
据了解,包括杭州在内,大部分省市已经启动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工作。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葛晓娟 徐建国 孙燕 卢楠/文 林云龙 尹炳炎/摄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