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金华12月10日电 在刺骨的江水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耗尽最后的力气,将轻生跳江的年轻女孩托出水面——托举起了女孩生的希望,托举起英雄巍峨的人格。
11月30日中午11时20分,时间定格在这一刻。解放军驻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从距离水面10米高的金华城南桥上纵身跃下,救起轻生跳江的年轻女孩。3分钟的壮举,谱写了28岁的军人舍生取义的生命赞歌。他的故事正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在这个寒冬里温暖着每一颗心灵。
3分钟的托举,
谱写舍生取义生命赞歌
11月30日,是孟祥斌离开的日子,也是所有金华人认识英雄的日子。
出事那一刻,离他与专程从江西弋阳赶来的妻女团聚还不到26个小时。在家待岗的妻子叶庆华这次来金华最主要的任务是参加军嫂招聘会。“如果能在金华找到工作,我就可以为他多分担一些,一家人可以离得近一些。”
到金华的头天晚上,孟祥斌满怀愧疚地把妻子搂在怀里说,明天他已经请了假,全家人去逛一下金华市区。过几天就是妻子的生日,要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作为对妻子这么多年辛苦的补偿。
一早起来,孟祥斌给女儿洗了衣服,说这几年自己为女儿做得太少了。忙完后,女儿嚷着要去商场买双红皮靴,还要去吃肯德基。一家人就这样兴冲冲地出了门。
走到城南桥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呼救:“不好,有人跳江了。”还没等叶庆华反应过来,就看到丈夫往出事地点飞跑过去。
就这样,还来不及说一句话,叶庆华和女儿眼看着孟祥斌毫不迟疑地跳入冰冷的江中,把轻生的女孩救起,他自己却因为体力不支沉入江底。这一过程,仅仅3分钟——让叶庆华铭心刻骨的3分钟。
下午1时多,孟祥斌的遗体被打捞出水面。
亲眼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叶庆华的大脑几乎一片空白。女儿哭着问她要爸爸,她紧紧地搂着女儿,全身颤抖:“爸爸累了,睡着了。”她知道幼小的女儿现在还不能明白,爸爸永远不会再醒过来了。
“他是军人,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事后,当轻生的女孩哭着跪倒在叶庆华面前请求原谅时,这位深明大义的军嫂流着泪说:“你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以后千万不要再做傻事了。”
在金华,孟祥斌的壮举引发了网民的热评,人们几乎是异口同声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市民施惠华永远忘不了那个中午,她至今仍在深深自责。“为什么我手上不再加把劲,要知道会这样,我肯定会死死地拉着孟祥斌不让他跳下去……”轻生的女孩扔下手机跳下河的那一刻,她骑车路过城南桥,当她看到孟祥斌连衣服都来不及脱掉,翻桥要跳下去救人时,她下意识地抓住他。“不行!太危险!”“我行!我行!”孟祥斌纵身跳下去的背影,永远定格在她的记忆里。一位网民说,从孟祥斌纵身跳江救人的那一刻起,时间和生命在此刻凝固,金华城南桥变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二十八载的短暂人生,
展现英雄成长的历程
那一瞬间见证了一个英雄,但英雄不是瞬间造就的。记者通过对孟祥斌家人、战友的采访,英雄的成长历程逐渐变得丰满起来。
孟祥斌,1979年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正直、善良、热心肠”是乡亲们对他最朴实的评价。从小受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熏陶,他对军人有着无比的崇敬,当兵也成了他儿时的梦想。
入伍前,他是一位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学生,经常为村里的老人做好事。上中学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模范班干部。
1997年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德州双语技校的学习机会,毅然从戎,第一年就受到两次通令嘉奖,并被评为优秀士兵;两年后,他因表现突出,经单位推荐,以优异成绩考入军校。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被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团员。2002年6月,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必须甘愿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
大学毕业后,他强烈要求到任务最繁重的一线部队工作,最终被分配到驻金华某部。2005年,由于表现出色,他被部队推荐到军队某高校继续深造。
今年7月,他毕业回到部队后,顾不上看望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分别已久的妻女,一头扎进部队野外综合演练之中。直到妻子来金华,他已经连续半年多没休过一天假。
孟祥斌曾说过,现代化的部队,如果官兵没文化,部队就没有战斗力。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他坚持每天看书学习,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在部队组织的多次军事技能大比武中,他负责的计算机技能科目取得好成绩。
2004年,部队正在执行重大演习任务,恰好是妻子的预产期,为了抓住这次近似实战环境下磨练的难得机遇,他没有向组织请假,远赴千里之外参加演习任务。事后他愧疚而又认真地对妻子说,为国献身是军人的崇高荣誉。
几天前,记者来到孟祥斌生前所住的宿舍,床边的桌子上摆满书本,女儿孟诗妍的照片被他用木框框好,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英雄去世后,战友们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3本鲜红的献血证,上面分别盖着3个不同城市血液中心的大红印章。一起生活了多年的战友周政春流着泪说:“相识5年,我也不知道他每到一处都要去献一次血,尽一次公民的义务。”
说话间,炊事班班长红着眼睛抱着一双鞋子走过来:“这是前几天他刚送给我的,他知道我们的鞋子整天泡在水里,经常要坏,所以他总是把自己省下来的鞋子送给我们穿,这是英雄留给我最好的纪念。”
孟祥斌是个热心人,谁遇到难题,他知道了肯定第一个帮忙。去年5月,战友胡飞飞的父亲病重,急需用钱,他带头捐款,还专门借了3000元汇过去。而那时,他女儿刚住过院,花完了家里全部积蓄。
其实在部队,几乎很少人了解孟祥斌的窘迫家境——妻子下岗、女儿和父母都有病。妻子知道,丈夫从结婚时一直有个愿望,想买一件皮大衣,但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在孟祥斌遗体火化前的那天晚上,叶庆华在别人的搀扶下,坚持到商店亲手为丈夫挑选了黑色的真皮上衣。“我要帮他完成最后的心愿。”妻子的举动,让每个人都掩面而泣。
英雄壮举
感动一座城市
尽管英雄离去一个多星期了,但在金华的街头巷尾,总能听到人们深情地呼唤着他的名字。报刊电视,网络论坛上,到处可以见到孟祥斌事迹,新金华论坛有关“孟祥斌”的网民原创帖子超过万条,跟帖达到十万条。
在英雄离去的那个寒夜,无数市民佩戴着白花,送来花圈,自发来到桥上为英雄守灵,千余名金华各地网友手持蜡烛来到婺江边,为英雄照亮回家的路……
走在城南桥下,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桥上23幅广告灯箱的两面张贴着孟祥斌的巨幅照片。照片上,孟祥斌微笑地看着匆匆的行人。一位广告商说,这是他们的自发行动。撤下灯箱上的商业宣传广告,换上英雄的照片,尽管要损失不少钱,但他们感到这样做很值。
事发当天,金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专门到英雄所在的部队看望他的家属,并送去慰问金。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本报有关报道上作出批示,号召全省人民学习孟祥斌同志的感人事迹,以孟祥斌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正义高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使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断增强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金华市委宣传部、政法委和公安局联合追授孟祥斌为“金华市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孟祥斌所在部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作出“关于开展向孟祥斌同志学习”的决定。
送别英雄的时刻,整个城市为之哭泣。12月4日,英雄孟祥斌的追悼会在金华市殡仪馆室外广场举行。3万余名自发来到现场的群众,手捧菊花,来送英雄最后一程。现场一位丧偶的母亲哭着对儿子说:“这就是你一直要找的爸爸,电视上的那些超人都是假的,他才是真正的超人,你要永远记着他。”
在被人称为“金华有史以来最隆重的追悼会”上,人们泣不成声。一些原本想来现场瞻仰烈士遗容的志愿者,自发在现场帮助警察维持秩序。那一天,20多辆公交车和百余辆出租车,免费接送前往殡仪馆悼念英雄的市民。
英雄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金华市各界群众自发开展了向英雄家属捐款的活动。短短一周时间,捐款额就超过80万元。最先发起捐款的金华QQ群联盟志愿者,在短短两天就募集到21.8万元爱心捐款,他们用这笔捐款为英雄3岁的女儿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
12月2日,一位名叫陈欣的志愿者在英雄跃江救人的城南桥上端着募捐箱,忙了整整一天,甚至来不及吃饭。傍晚时分,当她清点好全部的6万多元捐款后,因体力不支而突然昏倒。事后她流着眼泪说,英雄为救人牺牲,自己如果不为他尽一分力,会内疚一辈子。
在所有捐款者中,来自贵州安顺的一位残疾人最令人感动,他平时就在金华中医院对面靠帮人擦皮鞋为生。那天他从广播里听到英雄救人的事情后,放下工作,摇着轮椅来到江边,现场目睹救人英雄从江里被捞起,亲耳听到医生宣布英雄生命无法挽救的消息,他被深深地震撼了。第二天上午,他在医院门口,有生以来第一次掏钱买下一个大花篮,摇着残疾车,“走”了40多分钟的路,找到叶庆华,还硬塞给她300元钱。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红着眼说,与英雄相比,自己的行为微不足道;与其他金华人相比,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还有一位市民,流着泪恳请记者,把一只暖手壶送给英雄的女儿。他说,孩子很小,父亲却不能为她暖手了,就让这个暖壶给孩子带去一点金华亲人的温暖吧。温州一位在报亭卖报纸的摊主,花了1000多元钱连夜打的赶到金华城南桥头,给英雄深情鞠躬,然后再连夜返回温州,因为“一早他还要卖刊登孟祥斌英雄事迹的报纸”。“他是为救温州女孩而献身,我想替所有的温州人说声‘谢谢’”。
在英雄魂归故里时,金华不少群众自发赶到火车站,送他最后一程:一个小女孩用买文具的钱,为英雄的女儿买了一只玩具狗;一位中年妇女为英雄的女儿赶织好一套毛衣;浙江师范大学师生送来1008只写满祝福的纸鹤……
英雄的壮举传到家乡后,齐河人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12月6日17时整,孟祥斌的爱人和女儿捧着英雄的骨灰盒回到家乡,3万余名乡亲前来迎接。
12月7日,英雄孟祥斌的骨灰被安放在家乡齐河县烈士陵园,两万多名群众自发前来送行。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习孟祥斌烈士的英雄事迹。“他是齐河人的好儿子,也是金华人的好儿子,我们都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齐河县领导动情地说。
今天,是英雄离去的第10天。深夜时分,辗转难眠的记者再次走到城南桥上。在英雄纵身跃江的地点,市民送来的黄菊花,在夜色中摇曳;挂在栏杆上的一串串千纸鹤,在寒风中飘荡着;远处的婺江水面,在七彩的霓虹灯下显得分外宁静。这一刻,记者耳边响起市民为英雄孟祥斌谱写的歌曲《这一次》那熟悉的旋律:这一次,你纵身一跃,滔滔婺江见证壮烈;这一次,你奋力的托举,托起生的希望震撼人间……你用军人的脊梁挺起一座丰碑,一座永恒的丰碑!
英雄走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