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绍兴袍江新区斗门农贸市场边上开来一辆张贴着巨大招工广告的“大篷车”,这家公司开车沿路到各个集市招聘员工,还当场邀请外来工上车到厂里看工作环境和住宿等。这种招工形式吸引了不少人。(王洋 摄)
浙江在线02月21日讯
眼下,正是外来务工者到长三角找工作的高峰期,长三角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外来劳动力市场集体“开市”。这是新《劳动合同法》自1月1日实施后的首个招工高峰。
近日发现,尽管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月余,但普通务工者对此知之甚少,反应寥寥,而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则更少。对此现象,企业已拿出“应对”之策,比如,要求务工者“打收条”声明,或采取“劳务派遣”方式规避劳资纠纷等。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长三角几大劳动力市场的初步统计,今年企业给出的薪资、待遇等明显提高。
市场流行潜规则
不签合同、不缴三金,支付一定数额现金
在上海火车站出口处做了一项随机调查,接受调查的11个外来务工者中,除2人是第一次从西安南下打工外,其余9人分别在上海、杭州和绍兴打工至少一年以上,去年的月收入,最高2000元,最低750元。11人中,只有月收入2000元的耿师傅已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余10人,无一人知道新《劳动合同法》,当向他们详细解释后问他们是否愿意签订劳动合同,7人明确表示“不愿意”,2人愿意,另1人不置可否。
这个数字,与长三角几大外来劳动力市场的反映不谋而合。绍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张浩说,以绍兴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例,“开市”几天来,日平均招收工人400-500人,“其中,一半以上不愿签劳动合同。”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主任向明华也表示,根据现场抽查估算,这个比例并不比往年低。
为何不签合同?第一次从西安到上海务工的小赵说,“打工嘛,就是跑来跑去,哪里钱多就到哪里,签了合同就不自由了,而且,老板交保险,钱又不在我口袋里。”杭州就业局劳动力市场管理部一位负责人说:务工者稳定性差导致用工市场出现“潜规则”——企业和员工不签订任何用工合同,也不替员工缴纳社保、养老、失业等一系列保险,而作为补偿,企业除付给员工核定工资外,再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有人估算,长三角一半以上中小企业这样“明来暗做”。
曾为不少中小企业讲解新《劳动合同法》的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向磊表示,“潜规则”有违新《劳动合同法》。
为此,长三角不少劳动力市场开始向务工者“普法”。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召集下属25家职业介绍所负责人,要求他们引导前来求职的务工者与用工企业签订正规合同。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的招聘专场,已常驻了苏州市政府派出的“劳动仲裁”部门,目的就是提高打工者的“合同意识”。
企业应对“有方”
打收条画押、劳务派遣,规避劳资纠纷
企业拿出应对之策,最普遍做法是“打收条”。杭州远郊一家玩具出口加工企业的人事经理介绍,他们厂里算过,如果签合同并缴纳社保等,每个员工每月多支出近160元,现在全厂50多个员工没签合同,厂方也没有替他们缴纳保险,作为补偿,厂方每月多给每人100元现金。但给钱的同时,厂方也要每个人打“收条”画押,声明:“本人不愿与厂方签订劳动合同,厂方每月多发放100元现金,作为未缴纳保险的补偿,今后若有纠纷,本人愿将这笔钱退还企业。”业内律师称: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案例表明这种做法一定有效,但从法律角度看,应该没什么问题。
另一种迅速流行的做法是“劳务派遣”。比如,劳务企业A“招人不用人”,旗下员工全部派遣至不同的用人企业B;B则“用人不招人”,所有报酬统一付给A,再由A负责给员工发工资、签合同、缴纳保险等等。也就是说,员工为用人企业B工作,但和B无任何劳务关系。“劳务派遣”模式前两年开始在外来打工者市场出现,原因之一,用江苏汇友劳动服务有限公司老总的话来说,这是用人企业在“规避劳资纠纷”。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实行“劳务派遣”的企业骤增。以南京鼓楼区人力资源中心的统计为例,今年1月的劳务派遣人数是去年全年的3倍。律师向磊说,由于执法部门对实施劳务派遣的劳务企业还缺乏严格监管,不规范用工屡有发生;此外,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适用岗位的规定有些模棱两可,“只说是‘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岗位’,很多采用‘劳务派遣’的企业,就钻了这个空子。”
薪酬出现普涨
待遇也提高了,很多都包吃包住
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年初七就“开市”,是长三角最早“开市”的劳动力市场之一。市场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最早进市场招工的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比如工地、酒店、保姆中介等。相比去年,这些企业开出的月薪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以建筑工地上的“小工”为例,去年一天40元,今年则大多为50元。初步统计,进驻该市场招工的企业,岗位月薪平均上涨了200元-400元。
温州人才市场上周末刚“开市”,进驻企业420余家,提供岗位近万个,第一天进市场找工作的打工者超过2万人。市场交流部部长陈朝晖说,月薪涨幅无法精确统计,“但涨是肯定的。”
与劳动力市场统计互为印证的是,打工者对月薪的期望值也增加了。在上海火车站调查了9位曾在长三角的打工者,他们对今年月薪的期望值,比去年提高了200元-500元。
除了涨工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企业给出“包吃包住”的条件,吸引了不少打工者。义乌一家塑料制品加工厂招工10人,每月工资900元,管中饭。招工负责人小黄在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坐了一天,少人问津。第二天,厂里改了策略,工资降150元,但包吃包住。招工启事贴出没多久,前来咨询的打工者一个接一个。义乌市就业管理处主任黄允龙说,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这几天的日均招工企业都达数千家,“和往年不同,很多都包吃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