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称重量 通讯员 卢绍庆 摄
展翅欲飞 本报记者 吴煌 摄
教授日夜监护观察“胎动”
据了解,这两只小朱鹮的“祖籍”在陕西。
今年4月9日,浙大与德淸县政府联合启动“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工程项目,10只朱鹮从陕西省楼观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送达德清县下渚湖湿地,小朱鹮的父母就是其中一对。
到浙江后,它们顺利产下了8枚蛋。
“前三枚蛋经自然孵化没有成功,余下的蛋为了减少风险,专家组打算采用全程人工孵化的办法,在实验室进行孵化。”葛云法说。
为此,实验室专门采购了一个人工孵化器,温度、湿度、通风、摆放角度等都可以自由调节。
葛云法和他的博士生们更是日夜地监护着这几个小宝贝。
自人工孵化工作开始的第一天起,课题组全体师生就轮流值班,详细记录每一个孵化数据,观察每一次“胎动”。小朱鹮出生时,头重脚长脖子长,不能站立,也不能抬头,更谈不上饮水取食。课题组为了给幼鸟营造安静健康的生长环境,特地为它们在学生公寓借了一间房,“建”了一个“家”,由葛云法全天“陪护”,负责养育。慢慢地,小朱鹮会讨要吃的了,会站了,会走了,长出羽毛了……育雏过程中,课题组师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6月17日上午10时许,他们发现,蛋壳已被小朱鹮啄出了一个黄豆大小的洞,凑近看,可以见到它粉红色的小嘴在洞口努力向外拱。
这次要送走了自己亲手喂养的小朱鹮,葛云法虽然嘴上说对德清那边饲养员的专业能力表示信任,但还是打算过一周后就去德清看看。
●相关新闻
浙江已有50年未见野生朱鹮
在国际鸟类联盟受生存威胁的鸟类名录中,朱鹮被列入濒危等级最高的极度濒危级。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朱鹮也被列为濒危等级最高的濒危级,成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国宝级”旗舰物种,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并称我国“国家四宝”。
据省林业厅副厅长叶胜荣介绍,历史上,朱鹮曾是浙江省的重要物种,但自1956年在宁波采集到3只标本后,“浙江大地上未发现朱鹮踪影”。
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课题首席科学家方盛国教授表示:“我们希望能在5年时间内,实现人工繁育的朱鹮在下渚湖的放飞,从而为朱鹮在我国曾经的分布区的种群复壮提供示范。”